「深層生態學」的自我實現與自我解構
──環境倫理學「整體論」與佛法觀點的回應(之二)
釋昭慧
(玄奘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全文pdf檔
摘要:
西方環境「整體論」(holism)面對著兩種嚴厲的指責——「自然主義的謬誤」與「環境法西斯主義」。整體論者被指責,依於這套邏輯,個體權益將在追求整體最大效益的情況下受到犧牲。
本文探討「深層生態學」的中心思想,以上述兩項質疑,拿來檢視「深層生態學」,獲致它「可以面對這兩種質疑並予以有效化解」的結論。
深層生態學深受佛教的影響,生態界「關係的、全幅的圖像」,類似《華嚴經》的因陀羅網,生態界的每一法與一切諸法相即相入,重重無盡。「人」為價值優位的思維,在此一無限擴大而又相即相入的圖像中,徹底予以解構。
「自我實現」說雖然運用了「自我」或「大我」的詞彙,但在敘述脈絡中,「自我」反倒在無限擴大的生物多樣性與共生之中,實現出它的意義;這是一套心量無限擴大,終而達致「無我」的如理思維。從而在「一」與「一切」共生共存的實相觀照中,產生「眾生平等」而物我一體的胸懷,這是「同體大悲」的印證,與「四無量心」的修習路數較為接近。
佛教環境倫理學既是「整體論」,也是「個體論」,它可以不拘於「一合相」,超拔於「自性見」,以建構一套「離於二邊,說於中道」的系統理論。
關鍵詞:整體論、個體論、大地倫理、深層生態學、淺層生態學、自我實現、生命中心平等說、普遍的共生、自然主義的謬誤、環境法西斯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