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團日誌/本院近訊/教界近訊 

   TARS理事長交接感言 

     第111期《弘誓》雙月刊編輯室報告 

     《法印學報》創刊啟事 

第三期《阿含經》研習營/「印度佛教思想史」專題講座 

第二屆暑期「開心一夏兒童營」 

244

2011年6月19日

  學團日誌

 

學團日誌

100.6.1

•今天是第三十三屆德國教會日(Kirchentag)首日,開幕典禮在薩克森邦德勒斯登市老城教堂外廣場盛大舉行。由於德國教會日活動不只有宗教訴求,更有許多社會團體共同參與,提出關於環保、性別意識、社會公義的理念和宣傳,因此廣場擠滿人群,到處都有表演、演說、美食攤,就像一場宗教嘉年華。今年輪到德國福音教會承辦活動,地點在東德老城德勒斯登。由於這是東德解體後的第一場大型活動,老城德勒斯登早已湧入十二萬人口,將當地擠得水洩不通。

 經過約13個多小時的飛航,昭慧法師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簡稱PCT)總會議長石連城牧師、王貞文牧師、彰基醫院張文信副院長於今日清晨抵達法蘭克福,隨即轉機前往德勒斯登。德勒斯登城區早已人滿為患,法師一行人只好入住郊區外Heidenau的Ausspan旅館,由敘利亞籍德人Arabi所開設的民宿。

100.6.2 昭慧法師德國跨宗教對話之旅,與古倫神父合影於下榻的Ausspan旅館庭院。

100.6.2 德國教會日第一天首場禮拜,古倫神父、昭慧法師進行宗教對談。(左起:古倫神父、昭慧法師、現場口譯吳信如主編)

100.6.2 第二場宗教對話。(左起:富勒牧師、張德謙牧師、吳信如主編)

100.6.2 禮拜結束,於台上合影。(左起:石連城牧師、昭慧法師、富勒牧師、古倫神父、張德謙牧師)

100.6.2 德國肢障奇人施密特牧師與昭慧法師合影於Schillergarten餐廳。

100.6.2 於德勒斯登老城一座新教教堂前,矗立著宗教改革領航者馬丁路德銅像,於維也納宣教的陳啟應牧師與蕭珮芬牧師娘,邀昭慧法師於銅像前合影留念。

100.6.4 台灣禁止種植的罌粟花,就種植在德國Heidenau民宅前。

100.6.4 昭慧法師在德勒斯登老城的紀念堂高處向下眺望街景並四處拍照,一位德國遊客十分熱心,主動前來幫昭慧法師照相。

100.6.5 巴哈遺骸安葬於聖湯瑪斯教堂祭壇正前方。

100.6.5 德國教會日最後一天晚上,在旅館大廳合影留念。法師頸上披的,是王貞文牧師所贈送的德國教會日紀念圍巾。(左起: 石連城牧師、昭慧法師、古倫神父、張文信副院長)

100.6.6 帶領昭慧法師參觀本篤修會的Bro. Boniface。

100.6.6 本篤修會著名的生質能源發電廠。

100.6.6 兩次世界大戰被殺修士的紀念碑銘,靜靜地座落在本篤會士墓園中。

100.6.7 在本篤修會四塔出版社會議室,昭慧法師與古倫神父展開宗教對話。(左起:古倫神父、口譯吳信如、昭慧法師)

100.6.7 在本篤修會的庭園中,古倫神父與昭慧法師相談甚歡。

100.6.7 參加成一長老的追思讚頌典禮,院長性廣院長代表本院受贈助學金。(左:賢度法師)

 較早抵達歐洲的PCT總幹事張德謙牧師與台灣教會公報主編方嵐亭,已先到維也納訪視海外宣教牧師與會友,因此昭慧法師等人反而成為第一批抵達德勒斯登的台灣團。乘坐旅館的接駁車,抵達民宿已是中午12點,安排好房間、用完午餐,有的休息或熟習環境,有的練車、練詩,為翌日的活動行程做準備。

100.6.2

•用完早餐,8點集合出發,古倫神父與吳信如前來會合,一同前往活動會場聖神教堂(Heilig-Geist-Kireche)。雖然是11點開始,但9點多抵達教堂時,早已有人陸續入座。南與北出版者主編吳信如女士說:全球各地爭取禮拜或座談活動的申請案有143件,只通過38件,分別在四個教堂舉行。其中三個教堂只能容納一百多人,只有這處聖神教堂可容納1200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場次被安排在是日上午,作為第一天的首場禮拜,可見主辦單位極為重視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策劃的跨宗教對話。到達會場時間還早,才九點半,但已有各地教友陸續進入教堂就坐。PCT牧者們先簡單彩排並練聖歌,昭慧法師則與張文信院長及來自維也納的陳啟應牧師、蕭珮芬牧師娘等協助主辦單位處理或散發文宣品,包括禮拜程序單以及PCT、彰基醫院、彰基海外醫療團及弘誓學院的英文簡介。共計約1000份。

 10點半,由王貞文牧師在場外帶會眾唱台語聖歌。11點,首場禮拜開始,古倫神父、富勒牧師、昭慧法師、張德謙牧師等一行人走入會堂,可容納千人的教堂已經坐滿,走道上亦席坐或站立著許多晚到的參與者。

 議長石連城牧師向會眾帶來台灣的問候,張德謙牧師、富勒牧師點燃蠟燭為國民祈福,再由古倫神父、張德謙牧師各做三分鐘的講道。接著分別就兩個主題進行對話,先由古倫神父、釋昭慧法師對談――以靈修的基礎,共同承擔世界責任,關懷人們的心靈需求。結尾由古倫神父、昭慧法師各帶領祈禱與慈心觀。本來信如擔心,這是一個基督教會的聖堂禮拜,突然有一位佛教法師在台上慈心觀帶祝禱,是否得宜?然而德國教會日主辦單位及古倫神父皆認為無妨,因此昭慧法師就在教堂禮拜程序中,帶領會眾一同作慈心觀。

 第二個主題由富勒牧師、張德謙牧師就前東德教會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民主經驗來思考,教會如何成為受壓迫者的堡壘、作世界的鹽,普世宣教如何與人權、公義與和平緊密連結。前萊比錫尼古拉教會富勒牧師是帶動教友作非武力之「蠟蠋和平革命」並穿越柏林圍牆的精神導師,他雖已退休多年,但他的講道依然富著感人的穿透力,幾度讓全場鼓掌歡呼不已。張德謙牧師則透過台灣經驗的分享,讓會友感受到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如何用心地將台灣經驗帶進國際舞台。

 最後古倫神父、富勒牧師、昭慧法師、張德謙牧師每人一句祝福,結束了第一天的首場禮拜,整個過程十分溫馨感人,在司禮王貞文牧師與吳信如兩人流利的德文主持與德文翻譯之細心關照下,整個活動進行得非常順暢。

 結束活動後,大部分人先行離去,部分會友留下來進行Q & A。有人問的頗有深度:「佛教沒有神觀,我們用甚麼基礎進行對話?」「對我而言,世界只有唯一真神,我如何跟佛教展開對話?」

 古倫神父及富勒牧師都善意表達用「愛」來跨宗教進行友愛對談的意義,昭慧法師則回答道:

 在座有些人養過小貓、小狗,試問牠們跟各位有共同的神觀嗎?你們為什麼會疼愛貓狗,甚至視貓狗如自己的子女?當你接觸牠流露無限感情的眼神,你會自然生起疼惜之情,因為這是生命與生命在真誠交會。德國哲學家康德提出同情共感的道德黃金律,這是跨宗教的。我們可以用這樣的一顆心來互動,突破宗教或意識型態的藩籬。

 禮拜圓滿結束,活動非常成功,由於近年歐洲教堂的教友人口凋零,本次禮拜活動,教堂充滿人氣,讓張德謙牧師等人非常歡喜。

 由於會後問答略有延擱,當驅車至易北河畔美麗的Schillergarten餐廳用餐時,柏林差會主任Roland Herpich與幹事Theilemann先生已在餐廳等候,德國肢障奇人施密特牧師不但趕來參加禮拜,並且一同前來用餐。餐廳位於河畔,可以眺望易北河及對岸美景,餐廳外有好多人於露天用餐,當昭慧法師向他們照相時,他們很大方地舉手招呼入鏡。

 下午回旅館稍事休憩,接著古倫神父帶台灣一行人遊覽德勒斯登老城市中心。由於老城禁止車輛駛入,因此將車停在稍遠的IBIS Hotel廣場,再沿路逛進老城,瀏覽街景與觸處即是的美麗建築、宏偉教堂。由於古倫神父在德國是十分知名的心靈導師,因此時常有人認出他來而前來打招呼。當晚在河畔的Kutscher餐廳用餐時,還有位客人跑來問他真的就是本尊嗎?可能她還以為神父是街頭藝人打扮的! 

100.6.3

•上午10點左右,長老教會石連城議長與張德謙總幹事,拜會薩克森中會主教Bischof Bohl談教會合作,主題包括:青年義工交流、媒體訊息交換平台、教會音樂交流活動、2013教會日合辦宣教論壇及其他可能的合作計畫。參加者除了主教Bischof Bohl之外,還包括薩克森邦教會總會事務所第五處主任Reinhard Kersten、薩克森邦教會媒體中心主任Karin Bertheau女士、一位社會服務處代表。

 事前信如提醒大家,德國與台灣都是一個國家,PCT總會相當於德國福音教會EKD總會,而薩克森邦教會總會相當於台灣的中會,若把他們邦教會比做我們的總會,就會矮化台灣為一個省,這是我們總會代表跟他們薩克森邦教會總會談時,要注意體制所代表的意涵與雙方組織結構的名稱用法。由此可見PCT在國家或教會的體制位階上,是毫不含糊的。

 下午是自由活動時間,大家決定前往以瓷器著名的邁森古城走走,但昭慧法師掛記還有公務需要處理,因此選擇留在旅館,趕寫〈台灣宗教學會理事長交接感言〉一文。

100.6.4

•連日行程緊奏,趁上午空檔時間,牧師們特別邀請昭慧法師到德勒斯登老城坐船遊河。PCT一行人在德期間都租一輛休旅車,由方嵐亭主編開車。由於是日早上用餐時,張德謙牧師向昭慧法師介紹,麵包上的黑灰顆粒是罌粟花種子。而在台灣禁止種罌粟花,因此從旅館出發,在途中看到罌粟花叢時,昭慧法師還特別要求下車拍下罌粟花的特寫照片。

 易北河流經老城,風景秀麗。德勒斯登於二次大戰曾遭盟軍炸平,因此城裡的建築大都是戰後所建。由於德國人主要信仰基督宗教,到處都可看到教堂,城市充滿藝文氣息。有許多街頭藝人與裝扮成石膏像或各式樣貌的小丑。教會日活動期間,到處充滿人潮。廣場內是徒步區,大家從上午10點,走到下午1點,先到市中心休息吃披薩午餐。餐後,離4點的拜會還有兩小時,其他人繼續逛街,由於方嵐亭要回易北河畔車上拿於拜會時致贈的禮物,於是法師與隨嵐亭坐人力三輪車回到河畔停車場,法師就在車上休息。

•下午4點,台灣長老教會拜會下屆德國教會日主席Dr. Robbers,討論2013年漢堡德國教會日可能的合作方案。

•晚上8點,本來有場古倫神父友人Bittlinger牧師的音樂會,但PCT牧師們紛紛喊體力吃不消,於是推派精通德文的信如去參加音樂會。於回到旅館途中先吃完晚餐,然後牧師們還帶法師於沿路的REAL量販店逛了一陣。從量販店出來已是晚上九點,但天色還有微光。原來當地接近高緯,夏日長晝,因此晚上九時才漸漸日暮。

100.6.5

•早上8點,由方嵐亭開車,古倫神父陪同台灣朋友一行,前往音樂重鎮萊比錫參觀尼可拉教堂,這是富勒牧師原先牧會的教堂。由於本日適逢萊比錫城市假日,所以市中心人潮不絕。尼可拉有非常多的人參加戶外所舉行的大場禮拜。參觀完尼可拉教堂後,步行到聖湯瑪斯教堂(St. Thomaskirche),並參觀巴哈紀念館。巴哈曾在湯瑪斯教堂擔任管風琴師及合唱團長,但後來與教會相處不合,死於異地。若干年後,一位牧師非常喜歡他所作的聖歌,因此讓教堂聖詠團唱巴哈聖歌,並找到巴哈遺骸,於1950年遷回聖湯瑪斯教堂安葬。

 大家簡單用完中餐後返回旅館,略做休息。今日已是PCT於德國行程的最後一天,傍晚,旅館老闆Arabi先生請大家於旅館附設餐廳用餐,為這次德國教會日的行程畫下暫時的句點。

100.6.6

•早上,PCT牧師們先行搭機返回台灣,而昭慧法師則在古倫神父與吳信如的陪同下,啟程南下到巴伐利亞邦的烏茲堡,到訪古倫神父擔任執行長的本篤修會四塔修院。本篤修會本堂目前有會士190人,其中50人在全球各地宣教,因此住眾約140人。抵達修會時已近中午,在修院外的餐廳簡單用餐後,古倫神父前往海得堡演講,信如隨同前往採訪一位知名的新教神學家,昭慧法師則由Bro. Boniface老會士帶領參觀瑪莉亞教堂及本篤修會所屬建築,包括文物館、四塔出版社、畜牧場、以木屑發電的生物能源場、修士墓園(並於墓園看到二次大戰被殺害修士的碑銘)。到晚餐時間,由於旅館不供應熱水,中午用餐的簡餐店也關門了,法師想喝點熱茶,於是出到附近街道走走,於一家餐廳點了一客簡餐——三塊馬鈴薯,一杯蘆筍湯、一杯紅茶,解決了今天的晚餐。 

100.6.7

•早上,古倫神父帶昭慧法師到四塔出版社的會議室,出版社主編Gahr博士陪同,兩人就著神學與佛學、靈修與禪學、倫理等三個面向展開系列宗教對話,由吳信如全程翻譯。對話內容將由四塔出版社發行德文版。這次跨宗教對話十分精彩,信如的即席翻譯跨宗教又跨語言,十分高明。因此對談持續了一整天,雙方還談得意猶未盡。事後古倫神父與Gahr博士說,經過這樣的溝通,比他們以前自己看佛學的相關書籍簡單多了。神父還說,有很多過去誤解的,沒有搞清楚的,現在清楚多了。傍晚6點是本篤修會的晚禱時間,對談結束後,昭慧法師與信如參加晚禱,並於晚禱結束後,到本篤修院客房區的小廚房煮泡麵,剛結束心靈輔導的古倫神父,也於隨後趕來吃台灣帶來的慈濟咖哩泡麵,並且讚不絕口。

•華嚴蓮社原董事長、泰州光孝律寺第十七代傳人成一長老以百歲高齡示寂。上午,院長性廣法師率學眾一行五人前往華嚴蓮社,參加長老的追思讚頌典禮。長老生前大力推廣彌勒淨土思想與法門,重視教育、慈善,為緬懷並承續老和尚的志業,現任董事長賢度法師將助學金和慈善捐款贈與幾所相關佛學院與在地政府機構,本院由院長性廣院長代表受贈。

100.6.8

•今天是德國行程最後一天,早上5點半,由本篤會Linus神父載昭慧法師前往機場搭機,Linus神父送給法師一個天使小銅雕作為紀念。11點搭上華航飛機,返回台灣。到此,八天的德國之行劃下完美的句號。

100.6.9

•早上6點25分,昭慧法師自德國返回臺灣。7點,性廣法師帶領全體師生於無諍講堂接駕。休息片刻,昭慧法師隨即趕往花蓮,為慈善寺佛學班講授《中阿含經》。

•上午,性廣法師應其博士班業師李瑞全教授之邀,至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為陳春吟同學進行碩士論文之口試。另一口試委員是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鈕則誠教授,論文討論西方與佛教之動物倫理。

100.6.11

•今天玄奘大學舉行畢業典禮,各系所教室都可見到畢業同學舉行歡送茶會。早上8點半,昭慧法師從花蓮回到學院,略事休息後,旋即驅車前往玄奘大學參加中午由系、所學會聯合舉行的畢業生歡送會,隨後參加畢業典禮。按照往例,由王鼎銘校長及副校長、各院院長、各系系主任帶領畢業同學巡禮校園,從隨緣廣場攀登而上善導活動中心,於元亨堂舉行莊嚴的典禮活動。在王校長的叮嚀祝福、貴賓致詞之後,畢業生向師長及親屬行感恩禮,隨後頒發畢業證書及正冠儀式,最後在校歌的溫馨歌聲中結束。

•下午4點半,畢業典禮結束後,昭慧法師回到辦公室,審核明天碩士在職專班口試的書面資料。

•下午2點,昭慧法師的外甥,德風的次子曾青凱抵台。小凱於加拿大與其業師一同創設電腦動態畫公司,業務繁忙,趁假期環遊世界一圈,因此先來到台灣探望於學院擔任志工的母親(德風)與知光師公,將在學院住10天,其間由德發師兄伴同到台灣各地遊覽。

•晚上7點在嵐園,昭慧法師與學眾們分享此趟德國行的緣起、經歷與與心得。配合著精彩照片講述了兩個半小時,師生十分歡喜,並深感與有榮焉。(詳細內容詳見釋果定:〈2011跨宗教對談――第33屆德國教會日行記〉,本期稿擠,將擇期刊登。)

100.6.12

•上午,昭慧法師前往玄奘大學主持學士班單招入學考試,同時還有黃運喜、鄭維儀老師擔任口試委員。

•上午舉行本月的共修,性廣法師為大眾開示共修的意義、人活著的道理,並說明唱誦的修持意義,指導大家如何唱出海潮音。經過三次誦念心經之後,果真一次比一次進步。

100.6.13

•由於昭慧、性廣法師提供論文予《西南民族學報》登載,是日下午,於佛光大學佛學系擔任客座的阿旺嘉措副教授(四川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博士),受《西南民族學報》尹邦志主編之託,特別蒞臨本院致贈近期學報及稿費。昭慧法師於專修部授課畢,立即至慈暉台與阿旺教授晤談並致謝。

100.6.13 阿旺嘉措教授(左)蒞院拜訪昭慧法師,在慈暉台茶敘。

100.6.17 國際宗教史學會創會理事Michael Pye博士蒞院拜會台灣宗教學會理事長昭慧法師,合影於導師紀念室。(左起:林佩瑩同學、Michael Pye博士、昭慧法師、張瓈文教授)

100.6.17 本屆畢業班同學於水來青舍舉行謝師宴,出席師生合影留念。(前排左一坐者:水來青舍女主人,本院專二同學翁雪晴居士)

•是日下午,昭慧法師請其高中老友蔡碧珠老師,於玄奘大學宗教學系「職涯規畫」課程作專題演講。於是在送別阿旺嘉措教授之後,法師立即驅車前往玄大,待蔡老師下課後向她致謝,並邀其一同前往新竹法源講寺,與真理、性廣法師餐敘。

100.6.15

•上午,聯合報記者李清霖來到玄奘大學妙然書軒,採訪昭慧法師及黃運喜老師,了解宗教旅遊課程的規劃與展望。

100.6.16

•上午,昭慧法師前往輔仁大學授課。本週是期末考週,法師因至德國而缺了四堂課,今日一併補足。

100.6.17

•本日研究部「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昭慧法師特別請其師大國文系學長李念祖老師,為同學講述其寫作《千手觀音》的資料收集與研究方法,其嚴謹的思維及特殊的見解,吸引了不少同學前來旁聽。自一百學年度開始,李念祖老師將擔任本院專修部的國文老師。

•中午,國際宗教史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History of Religions,簡稱IAHR)終身榮譽會員暨創會理事Michael Pye博士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博士候選人林佩瑩陪同下,來到學院拜會昭慧法師。一起用過中餐後,在嵐園就台灣宗教學會重新加入IAHR一事作一深度討論,充分瞭解彼此的看法。是日輔仁大學張瓈文教授特撥冗應法師之邀,來院協助口譯。

 Michael Pye博士表示,他觀察到台灣的宗教學術會議的水平頗高,無論是論文水平或會議的軟硬體建設,IAHR非常誠摯邀請台灣宗教學會的加入,或先加入「南亞暨東南亞文化與宗教學會」(簡稱SSEASR),期盼將來台灣宗教學會可在台灣承辦區域會議。

 昭慧法師專注聆聽,感謝IAHR的善意邀請,告知台灣宗教學會會員對於名稱方面的疑慮,並表示會將相關訊息,提交給下任會長於理事會中共同討論。由於知道Michael Pye的學生正在寫作印順導師中觀思想方面的專書,將作為系列東方宗教叢書之一,因此昭慧法師邀請Michael Pye教授與作者於專書出版之後,於印順導師學術研討會作新書之發表。談話結束後,昭慧法師帶領來賓參觀法印樓,並於印順導師紀念室合影。

•下午5點半,應屆畢業生在專二同學翁雪晴經營的水來青舍舉行謝師宴,昭慧、性廣法師及部分老師、弘誓全體住眾應邀參加,並於水來青舍門前歡喜合照。

100.6.18

•早上,昭慧法師前往玄奘大學為碩士在職專班同學上課。

•上午8點半,本院應屆畢業班同學在無諍講堂進行畢業典禮的彩排活動。

100.6.18 校友會長定持法師主持校友會年會。(右起:總幹事涂晏婷、會長定持法師、副會長覺蓮法師、副會長唐幼蘋、會計定如法師)

100.6.18 在嵐園舉行教師聯誼座談會。

100.6.19 舉行研究部暨第九屆專修部畢業、高雄推廣部結業典禮,與會師生與畢業生親屬、護法志工合影留念。

100.6.19 院長性廣法師頒發畢業贈書予研究部畢業生並歡喜合影。

100.6.19 高雄推廣中心兩位學生代表領取結業證書。(左二起:院長性廣法師、高雄推廣中心主任見岸法師)

100.6.19 畢業同學向師長獻上感恩禮,問訊表達衷心的感念。

100.6.19 東方天籟合唱團獻唱,獲得滿堂喝采。

•下午2點半,在瑩恩樓齋堂舉行第五屆校友會年會,共有63位畢業校友及在校生參加。本屆會長定持法師率幹部報告會務成果,並進行第五屆正副會長之選舉。專二淨弘師父勇敢自薦,獲得大眾表決通過,副會長則由專二釋天玄、專一潘君珮擔任,總幹事則是研究部新生楊美蘭同學。

 校友會在第四屆會長定持法師的率領下,顯得非常有活力,去年暑假舉辦第一屆兒童夏令營,有一百位小朋友參加,活動甚獲好評。幹部們勇於承擔與發心,今年暑假將續辦第二屆兒童營。辦完這次大活動之後,將正式交棒予下一任會長。

•晚上6點,於嵐園召開教師聯誼座談會,由院長性廣法師主持,指導法師昭慧法師及慧璉、真啟、自憲、心住、傳法等老師出席,會中選出一百學年度教師代表,討論請假規約及操行評量方式。老師們互相分享教學心得,彼此打氣與互勉。

100.6.19

•上午,於無諍講堂舉行研究部暨第九屆專修部畢業典禮,本院師生及畢業生家長親屬、護法志工約二百五十人參加盛會。是日天氣晴朗,校園裡到處是畢業同學及親友在合影留念,學弟妹們則忙著展開各項工作,歡送學長畢業。9點整,大家齊聚韶因觀景台合影,開心地留下溫馨的回憶。

9點半典禮準時開始,首先請院長性廣法師致詞:

 本院秉持印順導師人間佛教的精神在辦學,重視的是,同學所學的法能不能運用於生活中,降伏煩惱、斷除煩惱,關懷苦難眾生,在生活中隨時檢驗言行與所學是否相符。各位同學畢業了,要問自己的心,有沒有比來學院唸書之前更安靜、更護念他人?有沒有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地為佛教與眾生服務?

 佛陀成道以後,大部分時間都在渡化眾生,時時以禪定觀察何人的因緣成熟,可以說法讓他得度。我們要秉持佛陀精神,該做就做,平常訓練自己,以不計較的心作事,讓心層層轉換、六根更為清淨,這不但培養人天福報,更且讓眾生無形中種下善根因緣,成就無上菩提種子。

 接著指導老師昭慧法師勉勵大家:

 學院一直沒有打算加入教育部的正式體制,因為這樣做,會為了符合規定而需籌措龐大資金,或為了招生而應和社會潮流,為此會喪失原本的辦學精神。佛法是對身病、心病最好的治療,若只是為了學位而喪失理想的純度,豈不是顛倒妄想!

 世俗學問須有學位的品牌認證,但我們學習佛法,要回到原初點,並且要有信心,依佛法來創造出優質生命的品牌。上等人自創品牌,中等人跟得上品牌,下等人則與品牌失之交臂。各位在學院就學,學的是讓生命提昇的成佛之道,因此才會比世間的大學生,還要珍惜各位的畢業典禮。這樣的品牌不是教育部給你們的,而是你們將所學的運用於生活中,在生命裡獲得印證所產生的殷重心使然,這就是你們自己的品牌。

 我這次到德國,要在短短五分鐘的禮拜時間內,向不懂佛法的外國基督徒講述佛法的修行與社會責任。修行不外乎是戒、定、慧三學,但我避開這三種專業術語,直接以「培養良好的道德習慣,表現良好的行為風範」來詮釋「戒學」,以「培養良好的專注力與承擔力,讓自己更有承擔社會責任的能力」來詮釋「定學」,以「培養敏銳的知覺,覺察身與心的變化,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人與環境間的連結」來詮釋慧學。以此與大家互勉,畢業只是一個學習段落,希望大家繼續三學增上,直到「所作皆辦,具諸佛法」。

 然後院長頒發研究部畢業證書,今年有心皓、慧融、明白、見如、融德、融妙師等六位同學獲得乙種善知識學位。接著頒發專修部畢業證書,由專三班長修慧師代表領取。隨後頒發高雄推廣中心法印講堂結業證書,由黃宇生、林秋瑩同學代表領取。接著頒發各種獎項,鼓勵三年來學業表現傑出、服務熱心,以及出缺勤紀錄優良、堅持完成學業的同學。

 頒獎畢,請專修部老師見岸法師致以祝福,見岸法師以生動的故事為喻,勉勵同學「心莊嚴故淨土莊嚴」,以入世菩薩的精神莊嚴國土。

 畢業生向師長們獻禮後,修慧法師代表畢業生致謝詞,專一學生圓榮法師(比丘)則代表在校生致歡送詞。兩位致詞都情真意切,甚為感人。隨後,由昭慧法師外甥女溫致宜同學演奏德布西的鋼琴曲,法印講堂「東方天籟合唱團」在鋼琴及「天籟二胡團」的伴奏下,獻唱三曲。大眾發四弘誓願後,在齊聲高唱「驪歌」的歌聲中,為畢業典禮畫下圓滿句點。

 典禮結束後,齋堂席開22桌。由本院護法李芳枝、楊呂幸、劉盈治與大眾結緣午齋及紀念品。餐畢,同學與志工們協力將場地復原整潔,畢業生一一向師長道別,歡喜地走向生命另一個學習的路程。

 

  本院近訊

賀!昭慧法師通過100年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案

  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教師釋昭慧及財務金融學系張志宏教授,申請100年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業經審查通過。謹此致賀! 

賀!本院學生金榜題名

  本院研究部選讀生蔡環如考上輔大心理學系博士班(社會文化與諮商心理學組)。謹此致賀!

 

 教界近訊

學者聚集南普陀寺探討印順導師佛學思想

  6月13日下午,廈門南普陀寺講堂舉辦「第三屆海峽論壇 印順導師佛學思想座談會」,兩岸的法師、學者各自從不同角度,對印順導師的佛教思想作了闡釋與研討,結集出版25篇的會議論文集,以追思和弘揚其思想理念的精華。對增進兩岸佛教交流及繼承發揚印順導師思想,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本座談會期正值玄奘大學與本院畢業典禮期間,昭慧與性廣法師無法參加,故委託前往發表論文的玄奘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執秘堅意法師代為致贈著作。

  詳見:http://www.nanputuo.com/nptnews/html/201106/1321143073499.html

 

師生文章

TARS理事長交接感言

                 釋昭慧

在意外與惶恐中就任

  2009年6月,第五屆台灣宗教學會(以下簡稱TARS)理事長(時任輔大宗教學系主任)黃懷秋教授,請筆者同意被推薦為第六屆理事候選人。筆者當時雖對TARS甚感陌生,但也理解到,這是因為筆者業已接下玄奘大學宗教學系主任的職務,而TARS一向就有「將各宗教系所的學術主管推薦為理事」的良好傳統,其目的在於連結各系所的教學與研究網絡,乃至整合學術與教育資源。因此被推薦為理事候選人,這對筆者而言,不但是一項榮譽,也是一種義務,只能「欣然接受」。

  到了6月26日,會員大會之後的第六屆首次理監事會中,筆者竟蒙創會理事長林美容教授之提名,獲選為第六屆理事長。這對筆者而言,真是十分意外,也不免感到惶恐,因為筆者還正在熟悉系上的各項業務,並為即將到來的系所覆評,以及紛至沓來的招生挑戰,弄得疲於奔命,實在不能想像自己在如此分身乏術的情況下,如何可能兼顧會務。

尊重傳承,推動會務

  由於在那之前,筆者並無參與TARS的相關經驗,因此在就任之後,為了避免會務運作因想當然耳而偏離TARS常軌,筆者儘量諮詢作為資深會員的張家麟副理事長暨諸理監事同仁,採取「尊重傳承」的基本立場。

  在此前提之下,兩年來共召開兩次會員大會、十次理監事會、三次學報編輯委員會、兩次教育委員會,在理監事暨委員們共同精心策畫,林美容主編、葉海煙秘書長、執行秘書、財務幹事與志工團隊大力協助下,推動了如下的學會事工:

  1.總計召開了一次國內大型研討會、一次國內大型學術性論壇,以及一次大型國際研討會。每次研討會的出席人士大都超過400人(來賓約200餘人,志工則在150人以上)。在此要特別感謝民政司黃麗馨司長大力護持,使得內政部提供了筆者任內最大筆的補助款項――2009年12月「宗教自由與宗教立法」論壇,內政部補助十八萬元;今年5月「建國一百年宗教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內政部補助一百萬,並敦請文建會補助五十萬元。

  2.在印隆法師暨楊宗誌、陳淑娟伉儷的大力協助下,重新建置了TARS網站,並且基於資源節約與資訊普及之考量,而發行了《台灣宗教電子報》,以取代紙本會訊,承擔起聯繫會員及交換學門資訊的功能。

  3.《台灣宗教研究》學報在前後任主編及執編的承擔下如期出刊,並委由信譽卓著的五南出版公司予以發行。

  4.將歷來加入TARS的個人會員,作了全面的會籍整理。透過各種管道,儘可能地聯繫上失聯會員,更正通訊資料,並進行催繳會費、確認有效會籍的聯繫

整理會籍,製通訊錄

  此中第4項工作看來最為單純,較不耗費人力。但是起步工作時發現,就連這項工作,也讓義務擔任執行秘書的堅意法師倍極辛勞。

  原來,歷屆個人會員統計起來有290名,但在整理會籍時,發現竟只有66位會員已繳會費。易言之,有效會員只有名冊中的四分之一,而失聯或多年未繳會費的會員,多達四分之三(227名)。因此追蹤歷屆會員的通訊資料,並徵詢其維持會籍之意願,成了十分繁重、瑣細的工作。有的失聯會員,其通訊資料甚至是從網路上輾轉查索並查證出來的。

  幸賴堅意法師與行政助理何正誠之努力,學會獲得了差堪告慰的成果,不但與部分失聯會員重新取得聯繫,還有新進會員陸續加入。因此第六屆有效個人會員從66位增加到118位,個人會員的會費收入,由八萬元成長為十五萬餘。無論是人數還是會費,都有了將近兩倍的成長。

  整理完會籍,接著重編通訊錄。這時出現一個小插曲:原訂於2010年底將新版會員通訊錄寄出,未料五都選舉結束後,台北縣、台中縣、台南縣、高雄縣的地名全都必須變更,因此通訊錄雖已編訖,臨時決定暫緩印製,待政府頒佈新地名後,重新修訂上述地區的會員地址,然後才將定版通訊錄郵寄出去。

  易言之,從接任之初整理會籍,待到通訊錄寄出,這項工作持續了一年半,方始大功告成。 

未盡事宜,俟諸來者

  雖然謬承理監事們的護念與贊歎,但是回顧這兩年任內,由於在大學裡行政、教學與研究的工作相當沉重,受限於筆者的時間、體力,因此已完成的工作依然十分有限。畢竟TARS在台灣,是最具代表性的宗教研究學術社群,偏偏宗教研究的資源卻是十分有限――宗教研究可以從人文、社會、自然、管理的任何專業基礎與研究方法切入,但它卻被安置於哲學學門之下,恆居哲學研究的邊陲地位。因此理想中的TARS,應該要多多為宗教研究開拓學術資源,而筆者在這方面的努力,實在是不夠的。

  在國際學術交流方面,為了回應國際宗教史學會(IAHR)及中國大陸部分學者的善意推促,吾人兩度於會員大會提出於IAHR重新入會案,卒因重新入會涉及名稱之變更而作罷。看來海峽兩岸的學術交流,要揮別統獨意識的政治陰影,真是談何容易!

  而科際整合的集體研究與教科書編撰等計畫,也都因主事者過度忙碌,而停留在紙上作業,將以俟諸來者。

新官上任,冀拓新局

  過往選舉理事長,以各宗教系所學術主管為優先考慮的人選,其用意不外乎是借助大學學術主管的行政資源,用以推動會務。但是近十年來,台灣的宗教系所,在系所評鑑與少子化趨勢的夾擊之下,運作得十分辛苦,停招者有之,轉型者有之,不停招也不轉型的,也得突破重重現實困境。學術主管首當其衝,光是面對招生與評鑑的挑戰,以及越來越緊縮的行政資源,就幾乎被「榨乾」了所有精力。因此本次選出第七屆理監事後,在理事長的人選方面,宗教系所學術主管大都興趣缺缺。這讓我們不得不改變傳統,選出未曾擔任學術主管的林端教授。林教授身處「五年五百億研究卓越計畫」首選的台灣大學,或許可以爭取到較多研究資源以挹注學會,開拓新局。

  卸任在即,謹向所有支持學會、護念筆者的學界先進、學會同儕,以及與筆者共同打拚的副理事長、理監事、委員、秘書處暨網站同仁、弘誓志工團隊,表達萬分的感謝,並請大家繼續支持新任理事長,讓TARS的會務蒸蒸日上,讓宗教研究與宗教學術教育在台灣,展現更優質的績效,嘉惠更多後進學者與莘莘學子!

2011/6/4,于德國德勒斯登「全球教會日」宗教交流旅次

編輯室報告

111期《弘誓》雙月刊編輯室報告

                 釋傳法

第111期《弘誓》雙月刊封面,明一法師設計。

主題照片:天台宗創始人智者大師德像。

背景照片:寬彧法師畫作——花開蓮現。依天台之蓮花三喻,花開譬開權,蓮現譬顯實;意指佛於法華會上,拓開三乘之權方便,顯一乘之實義也。

  今年二月寒假,本院學眾忙著籌辦第十屆印順導師思想研討會,編者負責編務出版工作,最感到歡喜與榮幸的,便是為院長廣法師主編其新著《圓頓止觀探微》。本書是廣法師中央大學哲研所博士論文之增訂本,是繼《人間佛教禪法及其當代實踐》、《禪觀修持與人間關懷》、《燃燈引路——禪七開示錄》之後的第四本禪學專書,指導教授李瑞全所長在序文中點出本書的特色:

  一方面能深入佛教修行理論與實踐的理解與掌握,另一方面亦能運用哲學分析的工具,條分理析,以申論智者之止觀與修行之繁富多樣的內容。此自是由於性廣法師多年之實踐修行,於工夫與境界之領會與反省,與傳授引領信眾禪修之經驗累積,顯然較一般學者純從義理文獻之分析上,更能切近智者之修行境界與心路歷程,得以如實疏解智者在生平實踐上的一些印證與境界之爭議。

  的確,當今有關「禪」的學術或實修著作汗牛充棟,但要兼有實修體驗與經論印證,且能化為系統性教材來指導禪修,在多方面皆卓然有成者,實屬甚難稀有。無怪乎2001年性廣法師出版第一本專書時,佛教史學者江燦騰教授作序〈一個新禪學思想家的誕生〉,即不吝讚譽道:

  吾人若回顧整個漢民族的佛教傳播史上,近一千多年來,可以說皆屬男性禪學思想家的天下。換言之,在過去從無有一位佛教比丘尼,夠得上被稱為所謂『禪學思想家』者。若有,也只有在臺灣地區剛出現這位——正擔任『弘誓學院』院長的——性廣上人。

  讀者從本期《弘誓》雙月刊中的首篇主題文章——《圓頓止觀探微》之摘要,即可見其端倪。作者於抉發智者大師天台止觀思想時,透出了止觀實修與哲學思辨的深厚功力;第二篇是耀行法師參加「人間佛教禪法」基礎禪修營的記錄與心得,從中得窺性廣法師指點初入禪門者的融會與善巧;第三篇是邱敏捷教授對性廣法師之訪談,簡述其出家尋道之歷程,其中有法師深刻獨到的禪觀見地,發人深省。訪談錄後半部,法師從智者大師的修行主張中,對比並剖析印順導師禪學思想的特色,讓吾人對大乘菩薩道的「不思議解脫」,將有更深刻的釐清。

  本期既以「止觀法音,覺諸世間」為主題,因此第四篇刊載的是昭慧法師的〈初期瑜伽行派之止觀要義――「七覺分」的完滿開展〉,法師依《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中的止觀要義而作詮釋分析,提出其重要見地:初期瑜伽行派的禪觀學理,還是十足的「定慧綜合修行觀」,緊扣佛陀的「十二分教」作為修習止觀的基礎,完全符應《雜阿含經》中定慧綜合的禪觀教學,也是「七覺分」的完滿開展。礙於篇幅所限,本期先刊出該篇論文的前半部,後半部將於下期刊載。

  主題文章之外,本期刊出兩篇本院學僧的短文,分別是來院參學的耀行法師之〈淺論學習「唯識學」的方法〉,以及本院研究部德行法師之〈澎湖監獄弘化感言〉,兩位年輕學僧受到人間佛教思想的啟迪,在菩薩道上有其體會與實踐,已各弘化一方、播灑菩提種子。

  隨之報告兩起教界佳音,一是《印順法師佛學著作全集》獲中國出版集團出版獎•綜合獎。中華書局陳平教授歷時四年的心血,促成《全集》的面世,可以預見,海峽對岸對導師思想的弘闡勢將方興未艾;另一好消息是,證嚴法師獲選《時代》TIME百大人物,台灣社會與佛教徒都深感與有榮焉。令人感動的是,證嚴法師毫不居功,將此榮耀歸功全體信眾,而且不擬前去領獎,展現一代宗教家的人格典範。

  本期並預告弘誓將刊行《法印學報》的消息。由於歷屆印順導師思想研討會之論文,迄今猶有部分尚未在其他學報刊登,其中不乏品質甚佳的作品。因此,《法印學報》之發行,將讓未參與過這些研討會的讀者,也有閱讀或參考這些論文的機會。除了選輯印順導師思想研討會論文之外,該刊也將徵求未曾刊載於其他學術期刊的論文。本學報之責任編輯,同樣將是敝人,懇請舊雨新知不吝指正。

  本期《弘誓》雙月刊,即在端午過後的炎夏出刊,內容若有錯漏,尚祈讀者不吝指正。

出版訊息

《法印學報》創刊啟事

  在台灣,一般學術期刊大都限制投稿人之資歷,在助理教授或博士候選人以上資格,這使得部分精彩的學術作品或會議論文,無緣刊登於學術期刊之中。

  以歷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研討會之論文為例,迄今猶有部分論文尚未在其他學報刊登。而會議論文本已徵得作者同意,於會後上網以供瀏覽,近年來主辦單位考量到,這將會影響到部分學者投稿學報的權益,因此會議論文數位化之做法轉趨謹慎。於是,會議論文經常伴隨著會議結束而被塵封,減少了被參考、閱讀的機會,殊屬可惜!

  有鑑於此,弘誓文教基金會將自本(民國一OO)年度起,於每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後,不限作者學歷以選輯優質論文,經審查通過後,編入《法印學報》年刊。爾後各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之餘款,將轉作《法印學報》之編印、審查、發行基金,以期發揮弘揚印順學暨人間佛教之效益。為了節約成本,紙本年刊將限量發行,以提供圖書館及學界人士為主,但數位化之期刊論文則將全文上網,並視需要而作多重授權。

  本刊由選輯第十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之論文開始,兼具慶祝傳道法師七秩壽誕及「人間佛教薪火相傳」之重要意義。

  本次《法印學報》創刊號,將於暑期著手編為論文集,預計十月出版。欲取得本刊紙本者,敬請來函索取。

  歷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之精彩論文,或是其他會議論文、學術創作及思想性論述、評議,倘若未曾刊載於其他學術期刊,亦歡迎作者修訂後供稿,本刊將提交專業審查,並逐期刊登。

 

暑期講座

暑期弘法講座通啟

一、第三期《阿含經》研習營

課程簡介:本課程以教師與學生共讀原典的方式,讓學員浸潤在經典所記述的情境之中,熏習阿含本教。宛若回到佛世,與諸聖眾繞佛圍坐,恭聆佛陀的綸音。

教  師:昭慧法師

上課時間:100/7/23∼7/30 (農6/22∼6/30),每日上午由昭慧法師講授三堂課,每堂課50分鐘。下午由學生依規定進度讀經、研討。晚間由性廣法師配合授課內容,指導禪觀修行。(7/22下午入堂,7/30下午出堂)

必備教材:1.《雜阿含經》,大正新修大藏經(二)。

     2.《中阿含經》,大正新修大藏經(一)。

     3.《增一阿含經》,大正新修大藏經(二)。

報名截止:100年7月10日

備  註:1. 本研習營重視解行並重,學員須全程住校;住宿期間,須早晚靜坐,隨眾出坡。

     2. 因報名聞法而擬於本院安居之僧眾,敬請於報名表中註明,以方便本院安排膳宿等相關事宜。

     3. 本期課程進度,將延續第二期內容,但亦有其獨立性。新學員若已有佛法基礎,亦可直接參加本期研習活動。倘若毫無佛法基礎,建議提早到院,事先觀看第二期《阿含經》教學DVD。詳情請洽本院秘書處心宇法師。

二、「印度佛教思想史」專題講座

課程簡介:介紹印度佛教之起源與發展,中間的流變,乃至最後的衰弱滅亡。包括各期、各派的根本學理,及彼此之異同。

教  師:悟殷法師

上課時間:100/7/3∼7/12(農6/3∼6/12),每日五堂課,每堂課約50分鐘。(7/2報到)

必備教材:印順導師著《印度佛教思想史》,正聞出版社。

報名截止:100年6月22日

備  註:1.因赴本講座而需在本學院住宿者,或因報名聞法而擬於本院安居之僧眾,敬請於報名表中註明,以方便本院安排膳宿等相關事宜。

     2.住宿期間,須隨眾早、晚課誦、出坡。

 

■報名方式:1.網路報名,請至本院網站「教務公告」下載報名表,填妥後回傳本院電子信箱。

      2.以電話、郵寄或傳真方式,向本院秘書室索取報名表,並於限期內寄回。

      3.全程參加者優先錄取,非全程參加列為備取名額。

 上課地點:佛教弘誓學院  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鄰121-5號

 電  話:(03)4987325   傳真:(03)4986123

 網  址:www.hongshi.org.tw  email:[email protected]

兒童營

第二屆暑期「開心一夏兒童營」

童心佛語捻手來

心蓮菩提處處開

孩子的心是一畝潔淨的田,要怎麼收成,先那麼栽!

我們用心設計課程,寓教育於歌、於舞、於創意,

讓孩子在歡笑中播下善與光明的菩提種。

 

課程內容:佛學行儀、佛典故事、生活技能、團康教唱

     闖關挑戰、美感創意、表演設計、隊呼設計

活動日期:100年8月19日∼21日

參加對象:8歲∼13歲國小兒童

報名人數:限額100名(額滿為止)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7月15日止

報名方式:傳真、郵寄或親到學院報名,或於弘誓網站下載報名表,填妥後回傳。

 

主辦單位:佛教弘誓學院校友會

地  址: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鄰121之5號 (03)498-7325

※歡迎隨喜護持本次活動。

請輸入E-Mail

若內文有亂碼出現,請至: http://www.hongshi.org.tw/userfiles/epaper/hongshi pic3/244.htm閱讀正確版

佛教弘誓學院 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121-5號 Tel03-4987325 Fax03-4986123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