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古老佛典的當代詮釋

——《佛教養生學》序

釋昭慧

  性廣法師在我的學生中,是最早期且最長期與我共事的好伙伴。打從民國七十七年,她就開始聽我講課;此後未久,因緣際會,我開始從事「抗議謗佛辱僧」的護教運動,她也就熱誠地一頭栽入護教工作,成為我的最佳助理。從那以後,我們分工合作,共同講授《成佛之道》長達三年。其後,無論是成立法界出版社,創辦關懷生命協會,還是建立弘誓學團,我們始終攜手合作,共度無數難關。

  事實上,我們雖有佛法上的共同知見,志業上的共同焦點,但彼此在性格、生活或修行路線上,都是南轅北轍的。

  性廣法師的專長是禪觀理論與個人修行,我的專長是倫理思維與公共議題。她可以為了禪修功課,在蒲團上「往死裡坐而不起於座」;我則可以為了公共事務,在電腦前「往死裡坐而不起於座」。她嚴守清淡飲食與早起早眠的好習慣,我則因工作型態而大都外食,並且經常熬夜趕工。我常笑稱:我是她的「養生學理論」裡,最壞的教學示範。

  如今,這位「養生學的最壞示範」,竟得提筆上陣,幫她寫一篇序文。想來不禁莞爾!

**    **    **    **    **    **    **

  蜚聲國際的當代高僧帕奧禪師曾向學僧慨言:

  「禪師就像一塊洗衣板,髒衣服在洗衣板上洗乾淨了,人就走了,只留下洗衣板與髒水。」

  性廣法師,請不要看她重視「個人修行」,有時她的性格比我還傾向「利他主義」,她無時無刻不在關切師友、學生的修行功課、修行進度與身心狀況。無論是主持假日禪修營,還是主持各國、各道場的禪七,她總是十分嚴謹且全力以赴地領眾共修;每位學員向她小參,她也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長期下來,她的體力過度透支,因為,「禪師就像一塊洗衣板」,而她就這樣長期扮演著「洗衣板」的角色。

  長期超負荷下來,她的健康狀況出了問題。原因很簡單,即便是發電廠要供應源源不絕的電流,也要有時間從容蓄電;洗衣板即便不沾髒水,也得讓它有保養修復期,否則容易折損。

  於是,當性廣法師提出她的山居靜修計畫時,我十分開心並大力促成。我認為,她已在印順導師的思想薰陶下,累積了亮眼的禪學研究成果;已在帕奧禪師的悉心教導下,培養了甚深禪定的功力;已在十方師友的共同成全下,締結了指導禪觀的廣大法緣,這些波羅蜜具足之後,當務之急,就是修復過度勞損的色身,並且加強自己的禪觀修行。她是一個有修行功力的人,我期望她能在有生之年,將禪觀功力發揮到極致。

  可問題是,她是一個熱心腸的修行人,看到師友或學員有種種病苦,她總會十分不忍,想要伸手拉人一把。因此,像她這樣太過「婆心」的修行人,我們只好強制她──不要常常見到大家,以免她見到了師友、學員的病苦,就會心生不忍,就會婆心開導,就又會因體力過度透支,而重蹈「健康亮紅燈」的覆轍。讓她此時山居靜修,對她而言才是「中道之行」。

  但是,利他根性就是利他根性。即便是山居靜修,她對師友與學眾的關切也沒有減少,反倒是在修復色身且全心禪觀的過程中,她產生了對身與心更為敏銳的覺知力,並且深刻體會:用毅力撐持色身「往死裡坐」的苦修方式,不但會嚇退許多初學者,也容易帶來色身的恆久傷害。如何讓學眾「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修習禪法」,避免重蹈「色身勞損而一身是病」的覆轍,這是她近年來最為措心的焦點。

**    **    **    **    **    **    **

  而這份「不忍眾生苦」的慈悲心,恰是《佛教養生學》一書面世的增上勝緣。

  本書依於佛法中,「四食」(生命之資益與長養)、「四大」(物質之組合與變化)與四念處(身心之安穩與解脫)的三大原理,交織、貫串而設計出操作簡易、效果奇佳的養生功法。所有的個人特見,都沒有脫離佛法的思維軌道,甚至是深入淺出而推陳出新,讓人在觀念上體會「身心健康」的因緣、效益,並活用「四念處」教學,設計養生功法,讓人祛除四大不調所引來的各種疾患,以減輕家庭、道場或社會負擔,並增強修道或度眾的體能。

  佛陀說「四念處」是「一乘道」,古往今來,欲得解脫,欲證正覺,唯此一途,別無二致。「四念處」,可說就是「古仙人道」。也許有人會說,既已明載於經典,又何須作「當代詮釋」?這就錯了,我們都知道:偏寒體質須多進服熱性飲食;偏燥體質則反之,須多進用涼性飲食。這就是中醫藥學上的平衡原理,也是佛家所強調的「中道」對治。

  然則在當代環境中,我們必須檢視修道體質與修道環境的古今差異,才能恰如其分地「對症下藥」。這就是依「四念處」作當代詮釋的重要性。例如,古印度佛教禪者多的是「步行」與「經行」的機會,即便沒有特別設計什麼運動,他們的運動量也是足夠的,而且比較沒有負能量殘留體內的問題。如今則是上下靠電梯,出門靠車行,用電腦,滑手機,幅射負能量積累到驚人程度,又沒有充分排濕、排汗、排遺的力道來代謝廢物。以前是糧食不夠,營養不良,如今則是營養過剩,造成消化與排泄系統的強大負擔。面對現代人的「文明病」,倘若只是將經典教言,一字不漏以照本宣科,往往無法善觀體質與情境的差異,恰如其分地「對症下藥」。待到種種四大不調的病緣現起,行者往往退失信心或是纏綿臥榻。

  因此,性廣法師的「佛教養生學」理論與功法,恰恰就是「四念處」修行原理的當代詮釋,用來對治頭腦過動而體能下滑,以及久坐、精食、接收過多負能量等種種文明病,十分見效。

**    **    **    **    **    **    **

  我曾笑稱性廣法師,是唯識學所稱「五種種姓」中的「不定種姓」──利他心重,卻因過度利他而導致身體勞損,於是動極思靜;好樂禪觀,卻因覺知敏銳,體念眾生病苦,總不免悲心洋溢地「重返紅塵」。就這樣來回擺盪於解脫道與菩薩道之間。在她山居年餘之後,有一次我直言詢問:

  選擇山居之後,妳對「人間佛教禪法」可還依然抱持信心?如果抱持信心,妳就要走出一條路來,證明這樣走下去,可以「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否則妳的禪境即便高妙,終究只是完成了「解脫道」的功課而已。

  禪觀修行之後,這套功夫必須要在人間使得上力,才能叫做「人間佛教禪法」。如果在山上禪修時神清氣爽,下山來對應人事就面目全非,那就表示,這套功法終究只能用來面壁,見不得人──見人立即「破功」。

  果然,性廣法師不負眾望,上山三年期間,專力修持禪觀以「自利」,復將禪觀體悟配合佛典智慧,活學活用以「利他」。這些隨緣說法的內容,受到學員很大的喜愛,印悅法師因此發心將聞法內容作了聽打記錄與初步潤稿,擬於本年五月「第十五屆印順學研討會」中,與筆者、悟殷法師共同發表新書。

  我們還是要回到「純一滿淨、梵行清白」的一乘道,抓住「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要領。然則一切善法的修學,務必要在「身心健康」的基石之上,這樣才能貫通「從解脫道到菩薩道」的任督二脈──而這就是「佛教養生學」在佛法解行系統裡的重要性。

  職是之故,性廣法師依於現量(經驗)與比量(推理),把她的修學體驗與教學心得,放在「教證」與「理證」的框架之下,成功地作出了古老佛典的當代詮釋,我為她在山居歲月,依然精勤於菩薩道,「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感到慶喜不已。因茲撰為序文,說明本書面世因緣如上。

一○六、四、廿五 於玄奘大學養息齋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