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從佛教觀點探討老年照護

鄭幸讚、蔡美華、張月琴(本院專修部三年級學生)

 

前言

  過去的中國社會傳統觀念,是多子多孫多福壽,走大家庭結構,子孫滿堂,提倡孝道教育,養子以防老。但台灣受西化影響,現況是走小家庭形態,趨向少子化,甚至年輕人晚婚、不結婚生子,延伸出社會人口老年化,使老病人口缺乏兒女照顧,而須請外人陪伴、照顧,及至老年仍得照顧老者長輩,或者夫妻兩人白頭偕老,必須互相照顧、扶持的情境。更須關懷的是貧病、獨身,無助的老人,成為社會的照護問題。

  釋迦牟尼佛體悟人生真諦,推動四諦法輪,教說緣起法從「無明」到「老死」這一過程的十二個環節,因果相續而無間斷,使人流轉於生死輪迴大海,而不能得以出離;這是佛法最核心的所在,說明了人的生死因緣,無生無滅,有生無不死者。

台灣人口老年化趨勢

  為衡量一個國家/地區人口老化程度之指標,即每10065歲以上人口對14歲以下人口之比,指數越高,代表高老齡化情況越嚴重。

  看台灣人口老化指數曲線的趨勢,106年將是指數破百的關鍵年,也就是老年人口多過年少小孩的轉折年(表1)。《雜阿含》說:「我論因說因。……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所謂的「世間」就是五蘊、六處。煩惱,就是指我們的身心以及身心作用所起的煩惱。一切萬法,包括我們的身心,都是因、緣,聚合而成,因緣條件是很複雜而不是單一的;凡是緣起而形成的一切法,由於因緣條件的變動,最後必然會歸於滅。有這麼說:「未知死,焉知生。」不對老年預做安排,生活中定有缺憾。年少小孩是生機,老年人口是生活錦囊;善盡對老年人口的生活照護,可從中獲得美善生活的智慧。

1、台灣人口老化指數表[1]

/

91/1

93/1

95/1

97/1

99/1

101/1

103/1

105/1

老化指數

42.49

46.88

52.39

58.44

65.41

72.60

80.98

92.91


  台灣老化的速度世界第一!台灣老人人口占總人口比重,105年是11%,至114年將跳升到20%;短短10年,將從高齡社會邁入超高齡社會。106年,台灣65歲以上的人口數量,將超過14歲以下的人口總數,首度交叉翻轉,台灣人口結構已出現變化,老人壽命延長,加上少子化影響,老人照護問題將愈來愈嚴重。

    

 

台灣老年人口照護現狀

  目前,台灣2300萬人中,約11%、276萬名是老人,這些老人中又有14%、約46萬人屬於失能或失智;其中,有4萬人住在養護機構,近4萬人住在護理之家,高達近20萬人聘請外籍看護工,剩下17萬老人,幸運的有家人照顧,還有部分根本乏人照顧者。值得注意的是,外勞輸出國若減少或取消名額,這20萬的龐大照護缺口,將落在誰身上?

 


  幾個社會實例:

  1105126日,各大報都刊登一則震撼的新聞:

  〈全台最孝順媳婦,悶死公公再尋短〉,鄰居不敢相信這位一直照顧阿嬤和婆婆直到過世的媳婦,會做出這種事;她的公公3年前被檢查出罹患肝癌,長媳的她,白天當看護工,中午要趕回家準備午餐給公公吃,晚間還得繼續照顧,工作、家庭兩頭燒長達10年。

  2105321日,中國時報黃天如台北報導:

  〈為顧病母辭職,女強人悶宅10年〉,今年才50歲,且擁有國內一流國立大學文憑、豐富媒體工作經驗的小季,為了照顧媽媽,已在家待業10年以上,她說:「若家中病弱的老媽媽能獲得妥善照顧,職場又夠友善,我何嘗不願回去工作!」

老年照護的展望

  從「緣起」經文,佛陀云:「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2]眾生根性、意樂有其個別差異的事實,但它也指向一個普遍而一致的黃金律──自通之法,以此證成「護生」的道德法則。它可以尊重多元文化差異,乃至多元的倫理判斷與倫理實踐。只要信守「護生」的相關規範,無論是只求取生命當前未來的平安喜樂(生人、天趣),還是求取生命的究竟解脫(證阿羅漢),抑或是求取無上正覺的究極圓滿(成就佛道),都是可以達到的目標。[3]

  老年並非就需要照護,但明確代表的意義是「風燭殘年,終將煙滅。」佛教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滅。」敎化眾生,是對老年的生命教育,期能悟道,對治煩惱,正視老死。

  不同的文化圈對於老年人有著不同的定義。由於生命的周期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壯年到老年的分界線往往是很模糊的。有些人認為做了祖父祖母就是進入了老年,有的人認為退休是進入老年的一個標誌。世界衛生組織WHO)以及西方一些已開發國家對老年人的定義為65周歲以上的人群。中國古代曾將50歲作為劃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規定為60周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老年人是指60周歲以上的公民」)。[4]

  內政部評估,台灣老年人口長照期間,平均需要7.9年;但希望盡量縮短年限,像瑞典的目標,是將疾病期壓縮到1個月,不要讓老人久病臥床,或是長期失能,前期就盡量促進老人健康,還能動就盡量不要別人照顧。

政府對老人的長照政策

  台灣早在1997年就有「十年長期照護計畫」,但因預算不足,一直沒有積極推動。520即將上任的新總統蔡英文,內定政務委員林萬億,規畫長照政策〈尚未經立法院三讀通過〉:

  1、除了獨居老人,每個家庭裡通常有一個主要照護者,公共資源必須去支持這個人;給予喘息,提供服務和照護訓練,像德國還給予照顧者津貼。

  2、依照老人不同情況,所需照護也不同,一般可分成居家式、社區式、機構式三種。

A.       居家式:只須專業人士去做居家服務,陪伴、送餐、做復健、協助老人翻身、餵餐、定時吃藥等,以維持老人健康。另外還有到宅醫護,目的就是盡量不要讓老人住院。老人不是病人,他只是衰老,有時只要量量血壓、定期照顧一些慢性病。

B.        社區式:社區式的照護也是不錯的選擇,就像過去把小孩送到托兒所,現在則把老人送到托老所,讓老人有人陪伴、照顧,還有事可做,也多了社交生活,家人可得到喘息機會,收費又比送往全天候的養護機構便宜。

C.        機構式:機構的住宿型照顧,通常是失能、須插管的老人,家庭無能力專職照顧者,才送到這類養護機構。

  3、培養本土在地的照護員和社工,有足夠的人才,是維持長照市場發展最重要的核心。

  4、推動在地特色的老化服務;像是,將客家人傳統的伙房改成社區型的老人照護中心,或是原住民特色的共食長照,建立以老人為主的環境,不宜切斷老人和家庭的關係。

  5、訂定長照政策,與民間企業合作,提供優惠政策,激勵更多企業願意投入,讓市場更快發展到位。使高齡者對於照護機構或者服務的期待能有足夠而多元的選擇,能有滿足個別需求的品質,要使不同經濟條件者能負擔得起。

  6、要先建置服務系統,設評鑑機制,隨時審視業者,不適合就不要發放執照。

  7、長照系統和健保系統不一樣,考慮把遺產稅從10%提高至20%,再加上房市合一稅等,總計可有300多億元的長照預算。

社會上老年人口的活動、居住選擇

  目前台灣社會一般人的退休年齡在65歲左右,隨個人因緣不同,有的提前,有的延後。退休後的老人經歷了近40年的民主政治發展,也已累積了過去數十年經濟成長階段的人生歷練,對於職埸退休後的生活規劃是多元的。

  1、台灣社會數十年發展出來的健全社福團體,提供了退休老年無償服務社會的志工機會。

  2、寬頻網路及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快速發展,方便人際關係的建立及社群的溝通,加上資訊取得快速、方便,退休後的生活是忙碌的;終生學習、休閒活動、旅遊觀光、社會服務、環保服務等都是有意義的。

2、民國95年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居住調查

單位:%

民國

獨居

夫妻2

與子女

同住

祖孫

2

與非直系親屬

同住

安、療養機構

其他

75

11.5

14.0

70.2

2.5

0.8

1.0

85

12.3

20.6

64.3

1.4

0.9

0.5

91

8.5

19.5

61.7

2.0

0.6

7.5

0.2

8.8

14.4

67.9

2.4

0.6

5.7

0.2

8.3

24.1

55.9

1.7

0.7

9.2

0.1

60+

7.4

15.4

69.9

2.5

0.4

4.2

0.2

7.0

22.4

61.6

1.6

0.6

6.8

0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第3局第2科,9574日資料

 

  表2雖然是10年前的資料,從趨勢上看,老年與子女同住的比例是下降的,以最近房仲資料顯示,儘達三成七而已,顯然獨居人口及老夫婦同住的比例是在增加的。而住安養機構的觀念,似乎已漸被接受為選項之一。

結論

  緣起法是佛法的特色,也是修行最重要的地方!真正能深入瞭解緣起的內涵,明白萬法的形成以及變化流轉,最後必歸於滅的內容,這樣的智慧叫法住智。佛法的次第就是先得法住智,後得涅槃智。如果沒有瞭解生死的因果內涵,又如何證得涅槃解脫?

  從佛教觀點探討老年照護,不以「病」為重,以「涅槃寂滅」為樂。佛教界所特重的,是稱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淨土了。

  老年生活盡量不要別人照顧,過健康、快樂的生活──養老,已成為當下的熱門話題。各個國家都會依據自身的國情,制定相關的養老模式和體制。德國備受追捧的「同居式」養老模式──「搭伴養老」,有另一種感悟和啓發!進安養院養老,是不會拖累兒女,但很多老人都十分厭倦安養院裡的單調生活,就有一些老人因志趣相投而自願組合在一起,過起了「同居式」的老年生活;雖然老人們生活在同一間屋子裡,但平時他們各做各的飯,只有每個週末在公共廚房聚一次餐,有集體活動時則共同參與,要麼到附近城市旅遊,要麼到劇院聽、看歌劇。如果平日裡有誰生了病,同居好友們也會主動承擔照顧或幫助購物等。

  在德國,子女結婚後一般都不和父母住在一起。德國老人的平均壽命變得越來越長,已成為目前歐洲最「老」的國家。台灣的家庭現況也漸形雷同,老年化的趨勢提醒「老年養生」的重要,因此性廣法師所提倡之「人間佛教禪法」,值得在老年生活場域大力發揚,以達縮短老年臨終臥床時間,追求「禪靜涅槃」為樂。


[1] 參考內政部統計處:http://www.moi.gov.tw/stat/chart.aspx

[2] 慧法師認為,「中道」應是貫通「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的共同實踐綱。它比較精確的定義,是「在可見聞覺知的因緣條件之中,無私地作相對最好的抉擇。」

[3] 慧法師,《佛教規範倫理學》,112-113

[4] 參考維基百科網頁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0%81%E5%B9%B4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