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雜阿含經》的蘊相應教(下)

釋昭慧講‧何翠萍筆錄

時間:2011年12月3日

地點:香港妙華佛學會

 

【接續上期】

3、時節生色法

  除了業生色法、心生色法,人們還會被寒暑、冷熱、晴雨、燥濕等時節氣候的因素左右。生命更會滑過時空隧道,一路奔騰。這整個過程都會產生「時節生色」。這種色法在地、水、火、風的四大中,是以「火大」為其變化質素的。

  當前空氣污染遠比古代來得嚴重。外在因緣有太多變數會影響色身,就如日本海嘯,導致福島發生核能災變,輻射外泄,有些人會被核輻射傷害,而罹患腫瘤。我們千萬不可以殘忍地說:「他會待在災區被幅射所傷,那就是他的業障。」試問:我們哪個人身上沒有這樣、那樣的業障?何忍給人帶來二度傷害?

  我們只能說,那是共業所感,在共業所感的趨勢中,總會有個能量出口,經常是由最脆弱的地方宣泄出去。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經常都是地底熱力要找地表最脆弱的地方竄出來,一群眾生在那裏慘烈犧牲,這時我們不能說,他們都是該死的,也不能說:「為什麼日本會發生海嘯?那是因為宮城縣、仙台市的漁民專門捕殺鯊魚,那是共業所感,是他們的業障,這是活該的。」

  災難發生後,有人把仙台漁民捕殺鯊魚並且因此獲得報應的圖文傳給我看,我立即把它刪掉。我是一個保護動物團體的創辦人,向來提倡保護動物,照理應該趁此機會廣為宣傳,可是那一刹那我為什麼刪除了它?因為人家已經正在受難,怎麼可以幸災樂禍?我們平時可以勸導他們,叫他們不要製造那麼多的殺業,那些被宰殺的鯊魚,生不生,死不死的被切下鰭翅,真是太可怕了。殺業現前,實在是太悽慘了。香港人喜歡吃魚翅,大家要懇勸港人戒吃魚翅,讓他們知道供貨來源竟是如此慘狀。

  有人認為,現在把圖文傳播出去,正好是因材施教,可以教導人們「因果報應」的觀念。可是就災民來說,此時生不如死,又被這樣污名化,真是情何以堪!更何況,製造捕殺鯊魚惡業的人,並不見得都正巧生活在當地;反之,宮成縣也有災民是從不吃魚翅,更從不捕殺鯊魚的,他們還不是被海嘯摧毀了身家性命!而核災災民就更是冤枉,那些在核電行業中賺錢的人,可以在東京舒舒服服地享受著電力的供應,可是大家的共業所感,卻使得福島的生靈塗炭!

  因此我們只能說,經常是人類製造了某種共業,大地受到某種共業力的催使,而在最脆弱的地方釋放共業的能量。

4、食生色法

  佛經說:眾生有四食,也就是四種長養色身的能量。其中第一食就是麤摶食,亦名段食,也就是一般的飲食。食物對我們非常重要,我們吃什麼,就影響我們轉換出什麼能量,因此通常而言,我們吃什麼,通常就會像什麼。

  知道了這個原理,就要開始做蘊相應教的淺層功課與深層功課。我們即使還沒有觀諸行無常的能力,或還沒有達到解脫的迫切想法,但是為了讓身體健康,為了今生快樂、來生快樂——也就是現法樂、後世樂,我們首先要吃乾淨的食物,喝乾淨的水,不要暴飲暴食,不要吃太多油膩的東西,吃一大堆雞鴨魚肉,不但會消化不良,還容易產生三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高,又跟眾生結下怨氣。

  我的一個朋友是社運領袖,他非常可愛,經常在微博貼一些美食照片,寫他午餐吃了什麼,晚餐吃了什麼,然後一天到晚嚷著要減肥。有人跟貼說:「你要修行啦,修行就要吃素!」另一個人跟帖說:「吃素未必是修行,修行也不一定要吃素,佛陀也沒吃素呀,所以根本沒有必要以吃素做幌子來修行。我看見很多吃素的人,也不見得怎麼修行。」

  那天我本來有很多事情待理,看到這似是而非的言論,想到這種知見很容易被感染,因為他是以佛陀舉例的。可是佛陀無法素食,那是因為托缽無法檢擇食物,他只能依中道智慧,就比丘們可以做到的範圍,規定「不見殺、不聞殺、不疑為我殺」的原則。引佛陀為例,豈不是引喻失義,而又容易誤導蒼生嗎?

  於是我跟貼說:「吃素確實未必是修行,可是如果看到眾生因我們的口腹之欲,而受到種種苦毒酸切的待遇,聽到動物為了供應我們的肉食,而於臨死前悲悽哀號,我們竟然還無動於衷地吃著那些肉,那可就肯定不是修行。」

  我發出去之後,馬上跟貼就來了,這位說「吃素非修行」的人說:「這是世間弱肉強食的殘酷真相,是世間無奈的現實。」他後續的幾則跟帖,還給我戴高帽子說:「法師,謝謝您!我是很敬佩您的,我很贊同您所說的,殺害動物是不好的,但是,在沒有親自殺害動物的前提下,總還是有一些吃肉的因緣,包括南傳、藏傳佛教,包括佛陀。」

  各位要知道,給我戴高帽子是沒有用的,我還是逐一給他回了幾貼。大意是:

  「弱肉強食的說法倘若可通,那麼,納粹殺害五、六百萬猶太人,豈不也是世間弱肉強食的真相?但是,難道我們學佛者,面對弱者受到虐殺,可以加入施虐的行列嗎?至於佛陀,在《阿含經》中,他對那些殺害動物的人所給予的譴責,是非常嚴厲的。

  「你說不贊同殺生,可是認為肉食無罪,那麼除非你能舉證你餐桌上的肉,是不經殺害動物的過程,自動跳到你的餐盤上的,否則你就沒有權利講『不贊同殺生,但是可以吃肉』!」

  後來也有人很客氣地跟了一貼說:「法師,您無論如何都要贊同說,包括佛陀在內,包括南傳和藏傳的高僧在內,還是有很多人是吃肉卻也證得涅槃的。所以,吃肉是不妨礙證得涅槃的。法師,這麼晚了,不打擾您了,您趕快去睡吧。」我想了一下,我得有因緣生法的中道智慧,當然,裏面還有很多可以進一步辯證的問題,第一、我們必須糾正他的觀念,第二、何必呢,窮寇莫追嘛!人家已經非常柔軟地回應,還要窮追猛打也不好,所以我立刻說:「好的,謝謝!」

  第二天,我打開電腦做了一些工作以後,進入微博一看,又有人跟貼了,有臉書上的朋友很激動地責罵他們,吃肉怎麼可以涅槃,並且引了《楞嚴經》等等大乘經典為證。我於是在微博回應道:「有關吃肉可否達到涅槃的問題,我的看法是這樣:我是因為不忍眾生苦而吃素,而不是為了得證涅槃而吃素。無論是為了得證涅槃而吃素,還是為了得證涅槃而吃肉,那都還是把動物當作『工具』,而不是當作『目的』。」這記貼可能講到了許多人的心坎裡,他們紛紛轉貼。自此以後,這個議題才慢慢地冷卻下來。

  當我們知道了食物會影響肉身,那麼,先且不說是為了得證涅槃,就算是為了不要得到「三高」,我們都不宜吃肉。雖然動物不是你、我親殺的,但終究有人會為我們的肉食而宰殺牠們。屠宰業者將來還是會有業生色法,而這正是我們的口腹之欲所造成的。

  孟子說:「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君子」有時是指「有德行的人」,在此則是是指上位者、統治階級,「庖」是屠宰,「廚」是廚房,上位者要遠離屠宰場和廚房。現在的廚房比較沒有宰殺問題,我們小時候看過爸爸在廚房裡直接宰殺雞鴨,所以這裡會要求連同廚房都要遠離。宰殺的事情見多了,心會變得麻木。統治階層的心靈如果麻木了,讓生靈塗炭的機會就會增高,所以他要保持純淨的心,宰殺的事情就交由「小人」來做。當然我們誰都不願意當小人,只想當君子。那又怎麼忍心有一群屠宰者,為了別人吃肉而在殺業中淪為「小人」呢?

  話說回來,戒殺素食,讓食生色法較為良好,但色身依然是因緣生法,受著業力、心念、環境因素的支配,並非食物單方面就可決定色身的健康。我曾在臺灣看到有人在網站上發牢騷,說她參加了某個推廣有機農業的團體,吃了各種昂貴的有機食品。後來她非常傷心失望,認為那個團體的主事者是個騙子,因為她自己後來竟然得了癌症。其實,這位作者應該瞭解,我們的色身,受到業力、心念、環境因素的影響,而不是單一受到食物的影響。即便是吃著最乾淨的有機食品,但倘若他的心總是在煩惱中糾結,或者他的家族有某種癌症的遺傳因子,或是在冷熱的調節、輻射的污染、病毒的感染上沒有作好防護,他依然可能會罹患癌症的。

蘊相應教的淺層功課

  我們學了蘊相應教,要把重點放在哪裏?總不能聽了蘊相應教,就趕緊去找有機食品吧!說真的,窮人真的吃不起它,就算是有錢人,也不會隨時隨地吃得到有機食品,喝得到乾淨的飲水,我們的身體難免會有雜質。至於時節生色,我們可以透過科技設備去改良它,天氣熱了,有冷氣、風扇,天氣冷了,有暖氣、有炕、有棉被、棉襖,但終究不可能從根源上解決色身隨著時間飛逝所產生的耗能問題。而業生色和心生色這兩方面,都要從我們的意念去解決問題。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不要再造惡業,可是要如何面對過往的業力?那當然還是要理解「隨重、隨習、隨念」的原則,不要製造惡業,不要養成惡習,要時時照顧自己的意念。

  所以,我們最起碼要從這個「心念」的版圖上作一掌握。小塊版圖能夠得到照顧當然很好,如果不能,放棄它也無傷大雅。古代高僧,在森林裏修道,有暖氣和冷氣嗎?沒有。食物又健康又營養嗎?不見得。因此,其他的因緣如果沒有辦法掌握,可以暫時不要理它,但是最起碼,心念要好,要造良好的行業,這可就是蘊相應教的淺層功課。

  在飲食方面,不要吃不乾淨的食物,更不要吃傷害眾生的食物。凡傷害眾生的一定不會乾淨,眾生帶著怨毒的心情而死,這還是會轉換成負面能量,吃進我們身體裏還是會發酵。華人最喜歡停留在口腔期,見朋友要吃,開會要吃,談公務要吃,婚喪喜慶也要吃,什麼情況都要吃。倘若在我們的生命中,只剩下口腹之欲的快樂,那是很慘的。不祇是佛陀,連世間的智者都看得到嗜欲產生問題。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莊子則警告我們:「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

  心念不僅是掌握一大部分,還幾乎是掌握全盤,心念不斷地相續,就慢慢形成性格,性格又決定了命運。性格趨勢會讓我們接觸到性格相應的人、事、物、環境,這也就是在《雜阿含經》「界相應」裏,佛陀所說的「眾生以界聚」。你是怎樣的人,就容易跟怎樣的人湊合在一起,在中國名之為「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或是「物以類聚」。所以,即使是為了身體健康而吃素,依然還要業行良好,心念美善,才能招感美好的果報。你若真心待人,比較讓人對你直覺信任,別人求之不得的東西,你很有可能唾手可得,很多資源可能會輕易地聚到你的身邊。心念散發出來的是那一種質地,自然就相應招感到那種質地的處境。所以,相較於其他三種色法生成的原理而言,心生色法這一部分,是蘊相應教中最需要掌握的核心。

  然則平常要怎樣訓練自己的心念呢?佛陀教我們:「當觀色無常」。從以上業生、心生、時節、食素等四種原理,我們知道了色法無常的原因。於是,我們不但知道無常的概念,而且還能知道,在無常的法則下,我們可以做些什麼,而不能做些什麼。

無常故苦

  佛陀說:「無常故苦,苦故非我、非我所。」無常為什麼一定會帶來痛苦?原來,痛苦的情境固然帶來痛苦,即便是快樂的情境,也會因其內容變化,不是主觀意志所能操控,而帶來患得患失乃至幻滅的痛苦。例如:快樂倘若建築在我們的容顏上,一旦容顏產生變化,我們就會痛苦難耐。我小時候最喜愛的就是你們香港的明星——林黛和樂蒂,她們兩位最後都自殺了,自古紅顏多薄命,不許人間見白頭。還有瑪麗蓮夢露也是自殺以終。她們的快樂,倘若建築在別人對其容顏的欣賞之上,那一定會生起很深的恐懼——一旦我失去了美貌,人家還愛不愛我?遇到別的美人,丈夫是否會變心?這些恐懼、失落的感覺,往往會讓美人在最燦爛耀眼的時刻,將生命劃上句號,以免面對容顏衰敗的不堪。

  色、受、想、行、識在承受情境的時候,面對快樂的事物會有所執著,希望它常駐在身。面對痛苦的情境就更是難以忍受。所以苦受會帶來苦苦,樂受依然會帶來壞苦。

  剛才是從容貌的無常來談壞苦,而心念的無常同樣會產生壞苦。例如,有些人企圖掌握情人的心,怕對方變心。我常常告訴他們:「你的心念難道會不變化嗎?你連自己的心念都無法掌握,又何苦要掌控別人的心?太辛苦了,太愚笨了!」也許你會問道:「師父,那難道我是要出家嗎?」如果出家竟然是為了不能掌握別人的心,那未免太遜了吧。為了不能掌控別人,於是做了另外一個動作,那個動作依然會是帶著潛在的恐懼與執著,那是不好的。在家人難免會戀愛或結婚生子,要讓自己平靜喜樂的要領只有一個,就是不要去掌控對方。

  你也許會問:「這樣是不是鼓勵他去養小三?」(臺灣以前叫二奶,現在叫小三)不是的,我不是鼓勵人有婚外情或是離婚。每個生命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對人的忠誠是應有的美德,更何況是對自己的配偶?我的意思是,生命都是有缺陷的,你不要試圖掌控對方,因為掌控是沒有用的,只會加速他的出走。誰的生命會希望被別人拴住呢?除非他是受虐狂,喜歡被人拴在旁邊。一般來講,你越是想掌握,他越是想彈開,他會覺得在你旁邊很不自在。所以,如果你的信心停留在彼此容貌的相互吸引,那你就會害怕容貌產生變化,或是害怕小三比你更漂亮。但是,如果你的心是自在而開放的,你越是不掌控對方,反而你們的姻緣越是可能會長久、順遂、美好,因為即使小三再漂亮,對方都會覺得在你身邊是最自在、最清涼、最喜樂、最沒有壓力,最能夠趨向善法的,趨向光明的。

  如上所說,苦受不可承受,因為它有「苦苦」;樂受不可仗恃,因為它有「壞苦」。此外還有所謂的「行苦」,運行中的身體與心念,就像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賽跑,這就是行苦——運轉無已而刹不住車之苦。這一切構成了五蘊的「無常故苦」,在這情況之下,怎能說有個「我」呢?有一個自在而可獨立自主、宰控他人的我嗎?沒有。

  所謂「我所」,是指「我所屬」或「我所有」的人事物境。

  人們不但執我,還執著於我所,以為這些是屬於我的,是我所擁有的——我的妻子,我的丈夫,我的兒女,我的車子,我的房子。是屬於我的,所以我要掌控它;那些是屬於他的,死活都不關我的事,這就是「我所」的心念分別。

  還有些「我所」,是「我屬於它」的內容。例如,在臺灣,人們常高喊「愛臺灣」,或說:「這是我的國家,誰都不能欺負它。」這類令人血脈賁張的話語,我從來都不跟腔。試問:我愛臺灣,那我也愛美國、非洲諸國嗎?不能,因為我屬於臺灣,我就愛他,其他的國家,我不屬於它,所以我不愛它。於是,親疏遠近的界限出現了,爭執也往往就此而起。身為在台灣成長的人,自然對台灣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感情,那是因緣生法的自然法則,但千萬不要賦與「我所愛」過於高尚的意涵,否則容易生起入主出奴的感情。

  總之,既然無「我」,又怎會出現任何可以為「我」所掌控的「我所」呢?

  佛說要透過五蘊的觀照,而了知五蘊無常故苦,並不是要我們自討苦吃,也不是叫我們愁眉苦臉,而是要讓我們在無常的觀照中,對於五蘊的生滅變化,視作理所當然,從而對那相對穩定的身心主體,不再執以為「我」,而減除對它的依賴與戀著。

  有些人對別人痛苦的情境麻木不仁,冷漠以對,卻自以為修行到家,竟然說:「我已經對任何情境都不苦不樂,沒有感覺。」其實,我們既然有受、想、行、識,那麼受心所一張開,就會知道眼前承受的是痛苦還是快樂。如果連痛苦與快樂都無法分辨,那就未免跟木頭、石頭一樣了。所以,我們要學習的不是無動於衷,而是對「無常故苦、苦故無我」,有深刻的覺知。

蘊相應教的深層功課

  我們要對苦與樂的本質,觀照得如此深切而透徹,才是真實通曉苦諦,然後才能知曉下一步的功課——如何達到離苦得樂的境地。原來真實的樂是「心解脫」所帶來的法喜,而不在於對某種人事物的樂受。樂受終究還是在無常變化中,讓人產生壞苦。可是倘若能夠「心解脫」,對於任何人事物,乃至自己的身心,都不抓緊,時時鬆開它,放下它,那我們就能用最開闊的方式來面對它,不會加入自己的欲求、恐懼、愛好或厭惡,就不會受到這些負面情緒的折騰,並且反倒能更為清明地判斷,怎樣做才是對的?要用什麼辦法來處理它才是相對最好的?這就是在蘊相應教中,佛陀所教導的深層功課。

  我們雖然在理智上,知道了業力、心念、時節與食物對色法所產生的影響,可是我們依然會對相對穩定的身體形貌保持滿意,還是會「自我感覺良好」。所以,佛陀教我們要「觀色如聚沫」。觀照自己的身體到極深細、極專注時,會發現:原來色身的物質,好像一堆生滅不已的泡沫,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剎那都在變化。要觀照到這樣的程度,才不會認定有一個「我」。光聽一堆觀念是不夠的,你我還是會對五蘊和合的「一合相」,產生很強大的執著心。

  你也許會說:「那太難了,我打算放棄!」大家千萬不要放棄!我們知道這些內容以後,淺層功課要做,深層功課也要做。萬丈高樓從底起,大家不要看它艱難,若是畏怯止步,那我們就永遠都無法達到「心解脫」的自在境地。修蘊相應教之所以會成功,關鍵在於正確的觀念、方法與「堅持下去」的精進力。現在就開始學習淺層功課,進一步再作深層功課,一步一步做下去,終究會成功的。

四念處

  什麼是讓自己可以「觀色如聚沫」的正確方法呢?佛陀教我們,要常修學四念處——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四者當中,要先善觀察其身,因為觀察其心較難,一般人眼前做不到,心念閃動得太快,我們來不及觀照它。但是我們可以學著覺知心念在身體上產生的影響,所以要常常觀照自己的色身。我們的身體不斷在變化,但我們平時根本鮮少覺知身體的變化,而只是一味利用色身來面對情境,所以要迴光返照,多多觀察其身。

  觀察的要領,大家可以跟性廣法師學,她是禪師,她會教大家一步一步地作內在的觀照。當你觀「色如聚沫」時,才有可能死心蹋地放下對色身的執著。我們要給自己機會,給自己時間,要學習正確的方法。只要觀念與方法正確,持續足夠的精進力,那時你就會覺知到五臟六腑的顏色、形狀與氣味,乃至地、水、火、風的四大元素及其特徵;繼續作深細而專注的觀照,你就能從四大和合的色聚之中,看到晶瑩剔透的一堆分子,並且看到它不斷地生滅,乃至滅滅不已。這時,你在一堆滅滅無已的分子中,再也找不到一個「我」,你就不會再覺得有一個「我」的真實存在,這就叫做「但見於法,不見於我」,你將只看到無常法則在色法上的運轉實相,你終於明白什麼叫作「無常」、「無我」,它們將不再祇是佛經裏的一句話,不再祇是禪堂裏的一門功課,它們成為你活生生的修行體驗。

  我們平時會把心識安放在哪裏?佛經說是「四識住」,安住在色,安住在受、想、行。色是我們最容易執著的對象,現在竟然在色法中都找不到哪個地方是「我」,「但見於法,不見於我」,法喜於是生起,那種喜悅將是無法形容的。

  從身念處繼續觀照下去,你會發現:很多身體的覺受跟心理有關,心念不斷地影響著身上眾多的覺受,這時你已進一步修學了受念處,這時,才會了知佛陀所說的「受如水上泡」。

  修學到後來,你的心更微細、更專注時,竟然能達到「每個心念生起,都能了了明明」的程度,有能力看到念頭的生起與滅去,這時,才會知道心念真是「如水上泡」、「如陽燄」、「如芭蕉」、「如幻法」。

  陽燄是太陽折射的幻相。太陽將水氣折射在地上,給人產生「一灘水」的錯覺。我們經常想蘊發達,想了一堆內容,如陽燄一般只是錯覺。法師們教授禪法時,往往會提醒你們,「要用觀的,不要用想的。」我們不要想像身體像聚沫,這樣沒有用的,要學著如實觀見它的樣貌。不但是到了禪修時刻,我們平時待人接物,也要養成習慣,「用觀的,不要用想的」,猜想往往與實相有絕大落差,我們要做好實地查證的工夫,否則會在想像中平添眾多恩怨情仇。

  有些人一到禪堂裏,看到別人用功時進步得很快,自己卻什麼境界都沒有,於是急得要命,向禪師說:「我修不上去,因為我昨晚睡不好,因為我感冒了,因為冷氣太冷了,因為食物太差了。」這些讓他修不上去的推測之詞,都是他想的,而不是他觀照出來的。他所述說的理由,跟他現在修不上去,有必然的因果關係嗎?他連色法都沒觀清楚,那就不要說是觀到心、心所法(名法);倘若色法與名法沒有觀成,如何可能觀到「因緣」?沒有修觀因緣,怎能知道修不上去是來自這些那些的理由?運用想心所是在所難免的,但是用「想」來替代「觀」則是危險的。佛陀常說要「如實正觀」,就是這個道理。

  「觀行如芭蕉」。芭蕉樹莖,看起來臃腫粗大,一片一片掰開來之後,就會發現它全無樹莖可得。我們的心行,包括意志和各種心行的運作,堆起來好像煞有其事,有個「我」,有這麼多的想法、概念、感情,可是慢慢掰開來,掰到後面,原來完全找不到一個「我」的核心。

  佛陀又說:「觀識法如幻。」「識」有著分辨境界的特質,我們的識像「幻師、幻弟子」(魔術師加上他的助手)施作幻術,從一條手巾裏飛出一隻鳥,等一下又飛出一隻鴿子,好多好多的鴿子。我們明明知道它是假的,但還是無法想像鴿子是從哪裏來的,我們的識也是如此,面對因緣和合而相對穩定的幻像,理論上即使知其為幻,但總還是無法看穿它的實相。

  我們必須要觀到色、受、想、行、識都如上所說,才能真正獲證「心解脫」的境地。因此,蘊相應教的下手處——四念處,我們一定要多多修學。

  無論如何,淺層、深層功夫,我們都不可輕言放棄,而即使是「受持讀誦,為人解說」於蘊相應教,依然是功德無量的,請大家加油!

 

 

 

  101.8.27,昭慧修訂

  ──原刊於2012年第四季《妙華會訊》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