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跨越地平線的美麗會遇——玄奘大學暑期印度國際志工行記(上)

劉于禎(玄奘大學宗教學系大三學生)

 

前言

  記憶不斷地停留在八月十七號早上離開龍樹學院以前的光景,大家皆依依不捨,以彼此誠摯、溫暖的擁抱作為最大的祝福,互道最後一聲再見。歸國以後,許多想念湧上心頭,翻開橫躺的照片、翻痕的筆記本,它們開始述說著我們的故事。

  二十歲,人生第一次的出國,就如此獻給了從前不曾想像也不敢想像的神祕國度-印度。起初維儀老師不斷遊說我去印度,但怎麼樣我都堅持不點頭,此行完成後,如今回想起來,若當初我依然堅持己見,至今我仍是個活在小島中的井底之蛙吧!去了一趟印度,讓我獲得了異文化的見聞與拓展、內心深層的反思,更讓我獲得一個熱血的暑假,熱血的二十歲!

 

從無到有的進行

      一、印度志工行緣起

  玄奘大學課後活動指導組(以下簡稱課指組)鄭惠月組長(以下簡稱惠月組長)為此次印度國際志工團之策劃者。籌備過程中惠月組長預期規劃兩組志工團,一組前往泰北服務,另一組待商確中。不久,惠月組長得知宗教學系鄭維儀老師(以下簡稱維儀老師)有意與教育部申請經費作為暑假「宗教海外築夢計畫」印度之行的資金,於是惠月組長與宗教學系系主任昭慧法師及維儀老師一同開會商討是否有意願與學務處將來要舉辦的國際志工團作為結合,昭慧法師及維儀老師皆二話不說慷慨允諾。透過結合以後,已不啻是「海外築夢實習計畫」,而是更具意義的「國際志工團」。

  國際志工印度團拍板定案以後,後續事誼皆由惠月組長積極規劃,並替志工團學生們籌募經費,在一級主管會議中,與校長、副校長及其他校級主管勸募,最後我們僅需自付八千餘元的費用。而維儀老師也為了能多出一位學生參加,把自己的名額讓出來自付機票錢,並與龍樹學院方面多次協調諸多事項,兩位老師可說是此次志工團最大靈魂人物。

      二、 行前籌備

  自六月份開始展開數次籌備說明會議,由領隊老師鄭維儀老師及張鳳君老師主持,參與此志工行的服務同學有:羅偉伶、胡仕揚、游湘亭、陳昭明、周孟潔、邱聖仁、曾耀瑩與我,大家一同了解此次印度志工團的宗旨、意義及各項詳細注意事項與細節討論以後,開始一系列印度志工行之行前籌備計畫。

  首先由課指組安排一系列行前課程訓練,包括:基礎印度語及文化教學(李媚君老師)、基礎急救訓練(羅棨榜老師、羅仲倫老師)、華語教學(戴淑珍老師)等讓參與志工行的我們有更扎實的基礎。

  一系列的課程訓練結束後,夥伴們聚首商討接下來印度行所需規劃及擬定的課程項目,並讓每人負責兩項課程及擔任課程企劃書撰寫人。

  7月26日開始至出發前夕每日早赴晚歸的集訓,編寫課程企劃書、修改企劃書及推演企劃書內容。然而這樣的學習是以前從未接觸過的,多虧有了常在社團活動的昭明與孟潔,他們於社團經營中,早已練就了此些能讓活動更為完善的作業流程,使我們的課程規劃與落實能夠更為完整、具體的呈現,我也在這次的企劃書撰寫中,甚感受益良多。

  除了課程上的準備外,也做了許多身心上的準備。行前許多長輩語重心長的為我們打「預防針」,不斷叮囑我們在印度須知的注意事項。未出國前在新聞上看到菩提迦耶發生爆炸案、新德里公車上女孩子遭受殘酷性侵等等令人不寒而慄的動亂事件,加上印度本身還未進步,必須擔憂著水土不服、腹瀉等的問題,此行所負擔的心理壓力不免繁重許多。然而出發前,除了長輩們的慈心叮囑外,見到我們的所有人皆帶給我們無盡、美好的祝福,讓我們打了許多針的「強心劑」。

  啟程以前,我在給「未來的自己」一封信中寫著:「相信一個月的歷練會帶給妳許多成長與開闊眼界的重要意義,印度旅程使你的二十歲標上熱血的句號,加油!」最後,我們乘著許多美善的祝福,翱翔新世界。

 

飛向新國度

      一、劉家有女初遠赴

  第一次出國,最恐懼的事情居然是搭飛機,說來真好笑!搭飛機的恐懼居然多對一個未知國度的混亂。隨著出發的時間將近,忐忑徬徨的心也綑綁我身,甚至因為過度憂煩而數日食慾不振,真慘!

  8月3日上午十時,在帶隊老師鄭維儀老師及張鳳君老師的帶領下,一行人前往桃園國際機場。層層通關以後,在待機室裡等待登機,隔著玻璃窗瞧見那大而壯觀的華航班機待機於停機坪上,此刻的心不由得七上八下起來,但我知道即使多麼地惴慄不安,也無法臨陣脫逃了。正午12時40分的華航班機於飛機跑道上準備起飛前往香港,此時的我簡直是心驚膽顫,坐立難安,簡直嚇得半死,我不斷地握著學姊的手並誦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所幸,兩個小時的飛程十分平穩,隨著飛機慢慢降落至跑道上,神奇的是從此我的食慾不振已不藥而癒了!

  終於,經過一日飛行加轉機的時間,我們經香港、新德里,4日早上印度時間七時三十分(印度時間晚台灣二時半,以下採取印度當地時間)平安飛抵龍城(Nagpur)。

      二、印度佛教復興地——龍城

  龍城位於印度之中心位置,是摩訶拉斯特邦(Maharastra)第三大城市,人口約為兩百五十餘萬人,為文化與教育之重鎮。據傳,此地與龍樹菩薩及龍眾具有相當淵源,因此名Nagpur意即「龍城」。龍城以柑橘貿易聞名,有「柑橘之都」之美譽。其後又因印度佛教復興者安貝卡博士(Dr. Babasaheb-Ambedkar)於1956年在佛教復興廣場(DeekshaBhoomi)帶領50萬民達利人(被稱作賤民untouchale)正式皈依佛教,此後龍城成為印度深具意義的佛教重地。

      三、承接安貝卡博士理念的龍樹學院

  龍樹學院創辦人為世友先生(DhammachariLokamitra),係英國倫敦人,在英籍僧侶僧護法師座下學佛。僧護囑其至印度龍城,與幾位僧護之老友晤面。世友抵達印度時,正值舊曆8月10日,即阿育王皈依三寶紀念日,也是安貝卡博士帶領賤民於龍城集體皈依三寶紀念日。賤民每逢是日,即從全印各處湧來龍城,於安貝卡博士紀念塔瞻禮安貝卡舍利塔,並於塔前大廣場澈夜誦經、歡呼,廣場往往聚集數十萬、上百萬民眾。世友先生深受感動,並於此中見到了印度佛教復興之契機,乃發願常住印度,盡形壽從事弘傳佛法之大業。1978年抵達印度,1991年創辦龍樹學院,學生來自不同階級,賤民階級佔多數,已培育出許多學生及優秀幹部。

  一出機場,與龍樹學院(Nagaloka)校長善法先生(DhammachariManidhamma)及龍友先生(DhammachariNagamitra)、幾位龍樹學生初次見面,向他們打招呼後,我們分乘三輛車,一同前往此次印度國際志工目的地——龍樹學院。

  經三十分鐘的車程,到我們未來入住之宿舍門口,與創辦人世友先生、院長彌勒先生(DhammachariVivekaratna)見面,與幾位問候,便安單入住。當一切就緒後,為期14天的國際志工行也正式展開。

 

感受印度的每一天

      一、華語教學

  出發前與院方聯繫所得到的華語教學學生人數為七十人,為了此次大批學習華語的學生,所有相關教學用的教材皆備七十人份,兩大紙箱的教材從台灣帶至印度,待第一次上課時才發現原來上華語課學生只有六位,為:Kamal、Prabha、Jitendra、Prema、John、Switi三男三女組成的六位學生,這六位同學也是往後在龍樹與我們較為密切互動的印度學生。

  行前籌備時原本準備了許多帶動遊戲、中國文藝創作,並將之安排到每日行程表中,但沒想到,後來許多企劃書是沒有被龍樹學院列入行程表中,與我們原先預定課程相符的大概只有華語教學而已。這華語教學中,似乎真實地體驗了印度「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的特有生活型態,順應萬變的我們,也立刻想到對治方法,才不免兩大箱教材越洋至印卻無用武之地。每日三個小時華語教學中,除了固定進度的教學以外,將未排入行程表中的中國文藝創作與文化介紹等課程於剩下時間安插進去,充分發展。 

      兩支竹子如何吃飯呢?

  剛上課不久,我們馬上發下筷子及裝有小饅頭的小碗,明顯地,這堂課就是要教他們如何使用中國筷子。發下筷子後,教導他們筷子的正確握法並示範給他們看。然而,究竟如何掌握兩支竹子?這對他們來說實在不容易,於是讓他們試著將小碗裝的小饅頭夾至另一個空碗裡。有同學可以一個接一個迅速地夾至另一個碗,有同學只能小心翼翼深怕沒夾穩小饅頭掉落桌面上。雖說困難,但他們玩得不亦樂乎,昭明更是跟他們玩起夾饅頭比賽的遊戲呢!夾小饅頭之餘,也讓他們品嘗台灣小零嘴獨特的滋味。 

      橡皮擦雕刻、筊杯、恭喜恭喜恭喜你!

  每人發下一塊橡皮擦、雕刻筆及一張有我們安排的一些中文、英文、印度文的字讓他們選擇想刻的字。從他們聚精會神的臉龐泛出一道深刻而美麗的畫,埋首刻字的專注及辛苦完成後破顏微笑的神情,十分高興能將中國文化的美分享給他們共同領略,希望他們所學能引發技藝、思想上的革新,帶給他們往後人生的新發展更能進一步幫助其他需要啟蒙的人們。

  雕刻完成後,接下來和他們介紹中國新年,教他們摺紅包並告訴他們中國新年中紅包的意義。於白板上貼上春聯,發下恭喜發財歌詞,一句一句教著他們唱,直到撥放音樂他們與我們一同合唱:「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

  行前籌備時,學校招生處給了我們許多招生用的筆記本、原子筆、卡片、橡皮擦筊杯,這個橡皮擦筊杯我們拿來和他們分享台灣民俗中與神明溝通時使用的工具,也還讓他們體驗筊杯。若筊到聖杯的話,即送新台幣一元給他們。幾個印度學生握著杯,手不斷上下搖動希望擲出聖杯,如此逗趣的畫面,讓我們不禁會心一笑。 

      水果蹲、超級比一比

  教完各種水果單字、身體部位單字以後,印度同學與台灣同學兩人一組,一起來玩「水果蹲」!一開始幾個同學還不太能掌握「某甲蹲,某甲蹲,某甲蹲完某乙蹲。」的長串中文句子,玩幾次後,漸漸熟悉句子與節奏,反應力與句子清晰度漸入佳境,個個玩上癮了且不亦樂乎,甚至後來至外地參訪時,還不忘玩個幾回。

  接下來的超級比一比,更是透趣到大伙們哄堂大笑的歡樂聲盪於教室內,一片歡愉。出了烤土司、釋迦、香蕉和心吉幾個題目,排成一列不能說任何話,只能靠動作告訴下一位題目是什麼。其中釋迦這個題目讓我們對於kamal的反應力十分鼓掌叫好,排在第二個的Kamal,面對Jitendra比的四不像,我們也一頭霧水的釋迦,Kamal居然能夠正確猜出並繼續比給下一個人看。幾個印度人率真可愛的反應,不禁令人莞爾。 

      書法

  只有三個小時的書法課,勢必只能讓他們體驗何謂書法,於是簡單教他們基本握筆方法、姿勢、筆劃,寫下春、福、吉、永幾個範本,讓他們於水寫紙上練習。寫書法的過程中,Swati不論姿勢、握筆皆十足到位,認真的揣摩著書法的抑揚頓挫,對於學習書法具有強烈企圖心,是幾個印度學生裡較有「小書法家」範子的女孩。

  練習至一段時間後,即發下四方春聯紙讓他們寫春聯。寫畢,大家於教室內拿著自己的作品歡喜留下合影。 

      用塑膠包粽子

  行前籌備時,聖仁曾經帶著我們「包粽子」。複雜的包法,除了手巧以外,邏輯與結構力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不免自嘲,我就是那個手不巧、邏輯與結構力相當差的人,包一顆粽子,許多部份都是靠別人幫忙才勉為其難完成的,真是好笑!

  當時分配教學工作時,若會包粽子的人則協助聖仁教學,這時,我們幾個手藝不精的人聞後不約而同地說:「我去攝影!」由此可見這項技藝難倒了多少人。

  接近末期的華語教學課程中,聖仁也教他們包粽子,除了固定上華語課的學生以外,龍友先生家人正好來到,於是和我們一起玩玩包粽子的手工藝。這項手工藝果然也難倒了一些一直以來被我們認為非常聰明的印度人。然而,這項許多人弄得頭大的手工藝,其中一位學生Swati只需小小指點即可舉一反三,她是眾多一起包粽子的印度學生中,數一數二快速完成的學生。沒想到,一個包完以後不過癮又再包一個,真是個秀外慧中的女孩子。

 

      二、文化交流

      中文歌與印度歌

  7日晚上,幾個印度學生興起教我們印度歌曲,一首名叫「torenge」(友誼)的歌,整個歌曲以友誼為主題,歌詞中具有我們的友誼不會變的涵義於內。他們將歌詞寫下後,搭配音樂教我們一字一句的練習。此外,繼「torenge」以後,他們又教了我們一首「KabhiAlvida NaaKehna」(永遠不說再見),而這兩首歌成為爾後我們與龍樹所有學生相見歡時為他們表演的歌曲。

  在相見歡活動時,前面皆由印度學生們帶來歌唱、舞蹈及演技效果絕佳的戲劇表演,在那之前,我們尚未被告知需有表演活動,活動中,主持人要求我們也為印度學生表演,於是在印度學生的表演過程中,我們見到他們的專業表演大為汗顏之際,立即討論接下來我們的表演內容,從原本決定舞蹈表演,到最後有夥伴想到幾個印度同學先前教我們印度歌,於是當機立斷決定唱歌!

  以「讓台灣可愛起來」開頭,其中副歌的「讓台灣可愛起來,我們衷心期盼……」改為「讓印度可愛起來」。接著唱「torenge」、「KabhiAlvida NaaKehna」兩首印度歌曲,沒想到,差強人意的唱起「torenge」第一句歌詞以後,竟博得全場沸騰、轟雷的掌聲,並跟著我們一起唱完整首歌,這「滿堂彩」讓我們喜出望外呢!

  又一天晚上,心吉老師希望我們教五位上華語的印度學生唱中文歌曲,於是先以簡單且重複性高的「朋友我永遠祝福你」教他們。其後,13日我們至與龍樹車程三小時距離的「玄奘大師禪修中心」參訪,偉伶學姐臨時起意教Prema唱周華健的「朋友」,以此因緣,回龍樹以後於華語教學中正式教唱。由於歌詞還是有些紊雜,先請維儀老師將歌詞翻譯為英文,偶爾幾句他們還是不懂又請心吉老師以印度文翻譯。接著,偉伶學姐一句一句帶著同學們,直到大家能夠一同唱出完整的歌。

  回到台灣以後,偶爾於facebook與心吉老師聯絡時,從他口中得知安貝卡博士皈依佛教周年時,幾位跟我們學過的印度學生表演了「朋友」這首歌,後又於廣心法師一行七十人的參訪團、龍樹學院行走佛紀念活動,佛像雕刻家詹文魁居士等一行人參訪龍樹學院時,六位印度學生分別唱了「讓台灣可愛起來」、張惠妹的「永遠的畫面」,據悉,貴賓聽幾位同學唱華語歌後十分驚喜,我們幾位志工團夥伴聞後亦十分欣喜。 

      中國筷子與印度「筷子」

  在前幾堂的華語教學中,已於課程教他們筷子的使用方法,日子過了幾天以後,有夥伴突然想起我們帶了一大堆泡麵,出國前深怕不習於印度飲食而準備用以充飢,但當我們已安於龍樹學院的環境以後,這時才發覺泡麵根本吃不到,幾個夥伴突發奇想將此些泡麵煮給六位印度同學體驗看看,也是驗收他們使用筷子的絕佳時機。

  五點的華語課程結束以後,我們立刻回到宿舍著手準備「泡麵大餐」,大家分工合作、同心協力的把「大堆」的麵與材料包分開,並且加入泡麵的食材。一番努力以後,充滿台灣味的「泡麵大餐」終於上桌了!除了六位印度學生以外,我們還特別邀請常住於龍樹學院的英籍老師來「嘗鮮」。

  吃麵以前,再次跟他們複習筷子的握法,接著大眾一同大塊朵頤!不知有多想念台灣食物的我,吃到「台灣味」時是多麼滿足!吃了泡麵的印度同學們也紛紛用中文說:「好吃!」此外,在吃泡麵時發生了有趣的小趣事,心吉老師、耀瑩與我,我們話匣子不知怎麼開的,突然說起漢傳的飯食禮儀,剛於青年學佛營洗禮不久的耀瑩,不僅學以致用還教起旁邊的印度同學「龍含珠」的含意,最佳現學現賣呢!

  而手抓飯則是在吃泡麵前,7日晚間用餐時,維儀老師向心吉老師提起可以請印度學生教我們怎麼手抓飯,於是他們找了一天晚餐教我們如何手抓飯。

  吃飯的時候,維儀老師曾要求我們入境隨俗,雖說到了異國要將既有的祖國文化、慣性從旅行背包中丟出,但對於印度特有的手抓飯文化,似乎讓人難以入境隨俗。徒手將菜與飯又搓又捏密以後,放入口中,對於我們不曾用手吃飯的民族,即使又搓又捏還是散的難以入口,不好駕馭,手總是黏答答,試了一兩口以後,發現真的很難再「對飯下手」了,索性用回湯匙還吃得痛快一點! 

      今日是印度女人

  至今印度女人仍身著紗麗,這是現代化社會中少數衣著保有傳統模式的民族,來印度以後,不管學院內或是出門在外,經常見到穿著美麗紗麗的印度婦女,這讓我們幾個台灣同學也紛紛想試穿紗麗。

  14日傍晚,龍友先生的夫人帶著各式炫麗奪目的紗麗來院,親自幫我們穿紗麗。各自選好喜愛的紗麗以後,夫人開始幫我們著裝,穿衣過程中才了解美麗的紗麗穿著步驟著實繁雜,一條長5.5尺的布依次第披於身上,約莫十五分鐘以後,大家搖身一變成了印度女人。 

      Henna彩繪

  過了紗麗的癮以後還嫌不夠,早在志工行出發前的印度語課程中,印度語老師告訴我們Henna這樣的特殊塗料,並給我們看畫於手上的圖片,畫Henna就成了我們去印度一定要做的事。穿紗麗當晚,我們又體驗了畫Henna。

  Henna是一種名為「指甲花」的植物,以葉子作為塗料的材料,它與永久刺青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只是將顏料染在我們皮膚最外的一層角質層,並不會深入到皮膚去造成傷害,一般持續時間約可7至15天,甚至更久。使用對象主要為女性,在印度,這項傳統藝術是嫁娶時用以祝福之意。除了彩繪以外,還可染頭髮,是非常自然的染髮劑。

  他們請印度同學到鄰近商店買了Henna塗料回來以後,找幾位擅於Henna彩繪的女同學來幫我們畫。從繪畫中,對於印度人的組織邏輯感到十分佩服,他們不須事先構圖,以細密的畫工及細緻的構圖能力,不久,一手彩繪已完成。 

      台灣與印度國民外交

  每天傍晚五時是台灣與印度的傍晚國民外交時間,這個時段是促進雙方友誼的絕佳時刻,台灣同學與印度同學繞著大佛廣場,「菜英文」、「破印文」全部上陣,手忙腳亂、七嘴八舌,儘管語言不怎麼通,但真誠地相交,友善地互動,大家就像家人一般,一起談天、嘻鬧、玩耍。

  一回我們與一群印度同學一塊聊天,在聊天之際印度學生問起我們會不會「中國功夫」,我們幾個調皮的同學居然跟他們說我們會中國功夫,並要我假裝發功,昭明配合演出假摔於地,維妙維肖的演技真的讓印度同學誤以為真,沒想到有印度同學也想學中國功夫,於是學起我的發功pose看看昭明是否也摔倒於地,沒想到昭明居然無動於衷,印度同學這下更不死心,拼命發功就是要昭明倒下,最後怕他們太失落,昭明終於狠狠的摔倒才讓印度同學破顏微笑。事後我們主動向印度同學自首我們根本不會中國功夫一事。

 

【未完待續】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