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青春歲月中的成長記事——話玄大佛誕

劉逸柔(玄大清涼禪學社前副社長)

緣起之時

  我記得,曾經聽過一句話,「緣起緣滅,緣深緣淺,只要把握因緣際會的當下。」是張愛玲女士所述,對於過去年紀甚小的我,無法體會其富含的意味,但如今,又多走了幾年路,多看了不同的視野,有了些許不同的經歷,這段話則是更回味無窮,又或許是接觸了宗教的領域,讓我對於「緣」,更有所感悟。

  「什麼是緣起?」我問自己,這似乎很抽象,就像機會一樣,它悄悄的來,走的時候或許也了無聲息,於是,後來我覺得,即使是生活中一點點的小事,都是一種緣份,與我自身的緣分,取決於我能否發現。

  至今,在玄奘大學就學期間的浴佛節活動,仍然讓我覺得不可思議,之於我來說,這就是一個緣起的過程。

103年玄奘大學浴佛節始擴大辦理

  大多數我身邊的朋友、同學,都是與禪學社、與光持師父結緣,而我卻不是,我是先接觸了浴佛節,才接觸到禪學社,並與光持師父認識。最早在103年第一屆浴佛節時,我得知被編排進入工作組,而且還是屬於核心的幹部,我一臉茫然:「浴佛節是什麼?我們應該要做什麼?最後呈現出來的成果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心中頓時產生許多問號,更加疑惑的是,我是空降進來的!

  草創初期,十分不容易,學校行政單位並不支持,而本身帶有宗教性質的活動,學生接受度也相對低,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我們所投入的成本遠大於效益,工作組內部狀況也不穩定。組織混亂,工作內容過分重複,再加上,工作人員都不是自願加入的,因此不將浴佛節視為首要的工作,導致整體工作大幅停滯,信心士氣低迷。當時身為副幹事,所有的大事、小事都必須自己來,雖然下面有許多的工作組,但卻始終無法激發出大家對此的一點點熱情。

  還清楚記得,我和我的兩位朋友,三個女孩子,抱著一綑又一綑的海報,拿著膠帶台,走遍玄奘大學的各個角落,目的就是要將宣傳海報張貼好,當時候自己的心裡覺得「怎麼這麼苦,為什麼我要受這些苦!」,很多人也勸我不要攤上這個渾水,我的心中也有許多的不甘,其實我大可不要做這些事情,就像那些放棄的同學一樣,我們都不是自願的,但我心裡總是會浮現一個聲音:「如果連我也撒手不管了,就真的沒有人會去做了。」我可以有很多選擇,我也能讓自己更輕鬆、舒服,有更多時間去做其他事情,不必受這些苦,但我卻始終無法背棄我心中微微閃爍的「責任」二字。

  即使困難重重,第一屆的浴佛節活動,在光持師父及工作組的努力下,卻也如期的舉行了,雖然狀況百出,負評不斷,但這卻是一個開端,為玄奘大學浴佛節的歷史寫下嶄新的一頁。

嶄新的里程碑 104年第二屆浴佛節活動

  第一屆的浴佛節活動,帶來的迴響並不如預期的佳,因此也讓許多人退卻,更加不願意參與第二屆的籌備,但在我眼中,這是一個黃金時期,若用企業的角度來看待,草創初期的我們已經狠狠地摔了一跤,再壞也不會更壞了。況且,一個草創初期組織的彈性空間是最大的,沒有制式的規則,沒有一套公式化的SOP去限制你的做法與創意,所有的人可以在這之中發揮自己的長才,就在這裡,有一個平台得以伸展,好比一支股票,當它跌到低點的時候,除非它即將倒閉,否則,請小心,因為接下來只會不斷的往上攀升,一個谷底後面往往接著一波高潮,因此身處逆境時,更不能產生放棄的念頭。

  第二屆的浴佛節活動就此如火如荼的展開,當時的我,剛接任玄奘大學清涼禪學社副社長,理應當為浴佛節出一份力。籌備期一開始,我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重整組織,並且邀請願意投入的夥伴加入,浴佛節的工作組織日漸成熟。

無到有的過程

  有時候會有一種感覺,好像全世界把燈都關掉了,太陽和月亮也開玩笑似的躲了起來,而我們一群人,就涉足在一條又長又湍急的河流中,摸著石頭,準備過河。這是一條漫漫長路,我們一無所有,我們只能憑藉著自身去摸索、去解決各種五花八門的問題。所有的幹部,幾乎都是新手上任,大部分沒有與該職位相關的經驗,甚至有的是第一次當一個小組的組長,因此除了他們本身自己去嘗試了解外,我也必須更加清楚每一個組別的工作內容,把我所知道的告訴他們,然而其中也有我不了解的領域,好比說公關,就是我未曾接觸過的,所以我更花心思去了解。換個角度思考,若不是有這次的機緣,我又何嘗有機會去了解公關的工作內容呢!這就是工作、做事中最有樂趣的地方,能夠打開我更多的角度和未知。

  沒有前輩可以請教,只能一步一腳印的去試、去闖,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做很多白工、犯了一些錯,但每一個人都是,絞盡腦汁、認真去面對每一個問題,並且解決它。至今回想起來,這些卻是最值得收藏的,因為有了這些過程,才鍛鍊出現在的我們,而這些過程終將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心中,我們知道,一無所有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走向挑戰、改變現狀。

創意、創新、創造

  擔任活動長的博如,與我有一個共同的願景,就是將浴佛節的活動融入創意,吸引更多人來參加,她曾告訴我:

  「與其讓人排斥,不如想辦法讓活動變得更加吸引人!」。

  正好,光持師父在第二屆時提出要辦理蔬食烹飪比賽,一切時機正好。

  不過當時的我們都覺得光持師父的提議「太難了!」,根本是天方夜譚,但我們還是接手籌備。在籌備期間,卻越來越感受到這個活動的生命力,博如帶領的活動組,給了這次活動一個精心的包裝,「米食無國界,蔬食烹飪大賽」油然而生,這是第一次,創意遇上了浴佛節,用最活潑的方式,來提倡素食、蔬食的健康性與重要性,既達到了活動宗旨,也增添了趣味性。

  烹飪大賽是一個魔王級的考驗,若懂得烹飪的人,便會了解,在烹飪當中包含很多的細節與流程,講求衛生及效率,馬虎不得。辦理這樣一場競賽,是需要專業度的,為此我們不斷尋求專業的前輩建議,所有的流程一再的確認,雖然過程中也出現很多失誤,像是賽制的不明確,場地借用的問題,以及食材的使用,一切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原本我們擔心,報名人數可能不如預期,卻沒想到,報名全滿,甚至許多外系的同學也共同來參與,事後的迴響更是熱烈,許多參賽者對我們的活動非常滿意,也覺得這是一個富有意義的活動,他們給我們的回饋讓我們更有動力與信心。

  我也總是與人分享,辦理一個烹飪大賽的活動,可以學習到的層面很廣。烹飪本身就是一件極度細緻的事情,而烹飪大賽的複雜度又高,在籌備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讓自己的心更細,看到的面更廣,設想一切的可能及需要,通過這樣的歷練,往後在做事上,會更有流程感、更細心,做起事來更有效率、更省力。

  經過烹飪大賽後,我們在浴佛大典當中也創新,融入新元素。但是,若將活動聚焦在浴佛上,我們只能掌握住那些對信仰虔誠的佛教徒,所以為了能夠吸引其他的玄奘學生,我們決定在浴佛大典當日邀請各系所及社團來表演,原民學士專班、吉他社、極光手語社、國術社紛紛答應與我們合作,也因此為整個活動添了不少的士氣,這也是他們認識我們的第一步,我們能用我們自身的特質,讓他們對宗教系改觀,進而有機會了解我們。

  效果非常好,參加人數比預期的要多得多,原民學士專班與各個社團的表演也受到了好評,帶動了現場的氣氛。在浴佛節活動的基礎上,創意帶來了更多的迴響與支持。我們想藉由浴佛節讓更多人認識佛教、認識宗教系、認識禪學社,這其實真的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對於我來說,宗教系和禪學社讓我認識了一個不同的管道,當我遇到困惑及迷惘時,我能夠沉澱,並找尋出口,身旁的夥伴也總能給予滿滿的正能量,我想將這樣的團隊分享給更多人知道,卻往往受限於宗教性質,許多人會退卻,但經過浴佛大典的創意,讓更多人對我們改觀,就有機會讓他們更認識我們。

團隊價值

  和我一起奮鬥的夥伴們,總說,他們覺得這裡的氛圍特別不同,夥伴彼此會互相鼓勵,誰也不會丟下誰,遇到問題會一起解決,而不是一起抱怨,即使是新人,在這裡也不會有被看不起的感覺。

  曾經在性廣法師的禪修課中,法師提到,「何謂禪?」

  「禪不是遠在天邊的道理,是生活中的行住坐臥。」這句話一直牢記在我心中,而加入禪學社後,我覺得,我們是一群生活實踐家,「做中學,學中做」。將理論轉換為實踐,而浴佛節活動亦然,在這裡,我們藉由不斷地解決問題、解決自己的心情,提升個人實力,同時我們運用在禪學社中學到的轉念,去面對每一個難題,更重要的是,我們在這裡所學的,都能在生活中運用。

  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的問題,在工作的時候也會遇到,像是伙伴互動上的分歧,也可能是自己性格上難以突破的障礙,或者是自己從來都不會、不想、不敢做的事,在遇到這些問題的同時,也很容易產生情緒的波動。拿我自己來說,在籌辦浴佛大典的期間,我遇到最麻煩的事就是和總幹事的搭配,我平常是個善於溝通的人,但遇到他,可以說是理智線隨時都會被扯斷,他的特質就是非常富有危機感,大事小事他都會緊張,覺得可能隨時會出事,而我可以用一句話形容,「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大事小事在我眼裡都一樣,一定可以解決。於是在個性不同的基礎上,我們發生無數次的爭吵,也因此我們都發現,我們不會與和我們不同質的伙伴相處,在籌備這半年多的時間,我們磨合,也漸漸找到彼此溝通的平衡,在過程中我也發現他有我沒有的角度,相互綜合,便能看見更廣闊的視野,也因為和他的碰撞,讓我學會與這樣特質的伙伴相處,如今我們也成為了朋友。

  當我們遇到自己不會或不想做的事,我們會盡可能地轉換自己的心境,而不是被情緒牽著走,這就是我們的精神:「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解決心情」。而在解決不同問題的過程中,也是在錘鍊自我的個人實力,不論到什麼地方,遇到什麼問題,都能夠去想辦法解決,回到生活中,不論是在職場或是人際相處上,都比較應對自如,也培養出了往好處想的轉念習慣。

  其中,伙伴的力量也是支持每個人的動力,因為人都是有惰性的,很容易負面思考,也很容易提不起勁,但是有了一群伙伴,時時刻刻提拉著你,即使你犯懶了,他們依然會拖著你一起往前走,彼此互相鼓勵。

  我想,這就是我對團隊價值的理解——一群彼此激勵的伙伴,一個正向氛圍的團隊,還有所學到的一切都能落實在生活中!如果仔細的去觀察,其實會發現,很多人只是為了工作而工作,為了利益而工作,卻忘了回歸到最根本的生活中,我想最大的價值應該就是,在工作當中能為我們的生活品質帶來提升。

阻力 推行不易

  整個浴佛節活動中,遇到最困難也最難以解決的問題就是參與率非常低,在我們辦的系列活動,報名人數非常的少,幾乎都是宗教系自己的學生報名參加。我們推列出了幾項原因,第一項是因為帶有宗教的性質,學生較無法接受,可能在現代自主意識高漲的社會中,學生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對於宗教相對是比較難接受的,其中也是對宗教所存在的刻板印象造成的。我曾經與許多非宗教系的同學聊過這個問題,他們給我的是,想到佛教就直接聯想到了打坐跟吃素,所以很自然的第一反應就是排斥。第二項則是學校整體的風氣,在我撰寫畢業論文這一年,與幾位核心幹部深入討論過,其中公關的佳臻表示,他自己身為青年企劃社的社長,在推自己社團的活動時,也是遇到一樣的情形,即使企劃社與浴佛節的性質有著很大的不同,卻還是遇到了瓶頸,眼界比較大的活動長博如也觀察過校園的風氣,通常只有舉辦活動的系所會很熱烈的投入參加,並無法帶動校園整體共同響應的氛圍。綜合以上兩項,是我們所遇到最難解決的問題,但是我們希望用我們的熱情跟特質,去消除大家對宗教的刻板印象,進一步了解我們。

圓滿

  最初,接受到浴佛節以及禪學社工作的時候,真心知道這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這不是一個受歡迎的社團,大部分的人對這個是沒有興趣的,就連宗教系內的同學也只是情義相挺來參加活動,就更別說要能找到一群人,共同來籌劃浴佛節這麼大型的活動了。第一屆浴佛節結束後,即將接任社長的那位同學邀請我接任禪學社副社長,我內心十分掙扎,因為我也有我的規劃,我希望能盡早與職場接軌,或者學習別的專業,再加上當時的我出了一場車禍,將近4到5個月的時間是無法自如的走動,讓我不想碰觸這些繁雜的事情,但歸根究柢,是第一屆浴佛節給我的感覺,讓我很害怕,也很退卻,加上當時的社長做事風格我不是很認同,若要與他共事一年之久,必定會產生許多分歧,我很猶豫,不斷的思考,正好遇到禪學社大盤整的時期,組織紀律等等非常混亂,想走也走不了,層出不窮的問題需要不斷的解決,因此我就這樣開啟了禪學社為期一年的生活。

  隨著禪學社逐漸的穩定,我們也開始籌備第二屆的浴佛節,當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整組織,唯有重新劃分工作職掌,才能避免第一屆的問題重蹈覆轍,在招兵買馬的過程中,發生過很多事,或許是大家對第一屆浴佛節的印象並不好,所以也很直接地拒絕參與我們的活動,不想與我們扯上太大的關係,這一點其實讓當時自己的心裡很難過,但卻也覺得能夠理解,所以我希望,第二屆的活動可以帶給所有的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讓那些同學對我們更多一些認同感。

  在整個籌備的過程中,我的心境也有很大的變化,與伙伴的分歧不斷,使我一直有情緒,上級提的太多要求,超出工作組可執行的範圍,並且不斷擴大活動的規模,讓我們的工作量吃不消,還有我平級的伙伴(禪學社社長/第二屆浴佛節總幹事),我們理念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加上他作法總讓我不服氣,所以我們常常吵架,好像講話講不到5句就會開始吵,其實心裡明白,自己就是沒有能力去解決我們兩個的問題,才會一直有情緒,也學不會和這樣類型的人相處,籌備的過程中,我也曾經想過要直接丟下一切,直接不幹了,我總是不斷的向我的朋友抱怨,結果,有一天我的某位朋友很生氣的跟我說:「要嘛你就不要做了,不然就好好想辦法去做好、去解決,你到底想不想做好?」,當下我也傻住了,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其實我的心裡並沒有真的想放棄的念頭。我覺得讓我轉變最大的是朋友的支持和陪伴,還有看到所有幹部也都很全力的投入,我很感動的是能夠遇到一個把你的事情看的跟自己事情一樣重要的朋友,從不干涉你的工作領域,卻會陪著你,給予你正能量。

  於是我更全心全意的投入,其實我一直都很清楚自己的問題,只是不願意去面對,因為自己太過剛硬,又很容易有情緒,所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常常沒辦法很冷靜地去思考、解決,當能夠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問題,去調整,我和總幹事的互動,也漸漸能達到一個平衡,而我自己最大的感受,是在這段時間當中心性的調整,活動結束後很多人告訴我,覺得我變得不一樣了,也有人說變的比較柔和了,或許總是會有一件事情,來磨練你,讓你去調整自己個性上殘缺的那一部分,不過我很高興,因為我在第二屆的籌備期間,學會和很多自己以前不會互動的人相處,我覺得這是無價的,因為它帶給我的改變是永久的。

  到了現在,我很感恩,感恩有浴佛節這樣的機會,讓我不斷錘鍊自己,統整自己的個性,本來我打算,第二屆結束後,就不會再繼續做第三屆,其實我心裡有一個怕,因為當時光持師父邀請我擔任第三屆的總幹事,我是有點害怕的,因為總幹事必須承擔所有的責任,我發現我並不敢承擔太多的責任,但是不能承擔責任的人,就只能依賴、依附,我想要突破自己這個性格,於是我接任了第三屆浴佛節總幹事。

  在做浴佛節活動的感覺很踏實,也應證古人說的「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我們把想的都落實在做上面,一步一腳印,大家共同撐起來了,而且備受好評,我感受到最棒的回饋就是,當我們再招募第三屆的工作組時,有許多第二屆沒有參與的人,非常願意加入,共同努力,在這一年多的期間,因為有了浴佛節跟禪學社,讓我有了不同的視野,同時也給了我調整自己的機會,並且學習到更多可以讓我在生活中受用的東西,對我來說,這就是最大的價值,我覺得,其實去做一件無償的事情,是很美好的,因為更懂得感恩,也讓自己有了付出的習慣,更重要的是,我們不會在意價錢,而是在乎價值。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