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淨道論》中「不淨觀」的教學特色
釋 昭 慧*
全文PDF檔
摘要:
本文先從整體禪觀教學的框架與視野來看待「不淨觀」。首先由「四念處」的總體修學項目,縮小範圍闡述「身念處」的內涵與特色;其次由「身念處」的六種修學項目,縮小範圍闡述「厭惡作意」與「墓園九相/十相」兩種不淨觀,包括它們的教學原理、修學項目與修習效應。最後再縮小範圍,就著「墓園九相/十相」,闡述《清淨道論》「不淨業處」的教學特色。
兩種不淨觀,都是鎖定五蘊中的「色蘊」而作觀,於「四念處」中,屬於「身念處」。修習這些不淨相,都有明確的修行目的,亦即:為了達致對治欲貪、獲得禪定、引發神通乃至究竟解脫的效益。
修不淨觀的重點是「隨念」,讓厭離心無間斷地念念生起,而非讓所緣境週遍擴大,修習「厭惡作意」或「墓園九相/十相」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對治欲貪」。
「墓園九相/十相」的教學特色非常顯著。從住處出發,去程與返程的沿途景象,到抵達塚間時,不淨相所在「四方諸相」,都須納入考察與憶持範圍,而不止是取不淨相。
塚間與屍體是如此令人怖畏,考察與憶持的範圍是如此寬廣而繁複,不淨相(屍體的九相或十相)又是如此變化迅速,一旦忘失其相,就難以重行取相,這使得「墓園九相/十相」的準備功夫、修習步驟與應注意事項,較諸其他業處更顯重要而複雜。
關鍵詞:四念處、身念處、厭惡作意、墓園九相/十相、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