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 行:佛教弘誓學院

  編 校:釋傳法 

  創 刊:2001年11月05日

101

200412月12日

   本期內容:

   ※ 師生動態

   ※ 教界近訊/本院近訊

   ※ 第72期《弘誓雙月刊》專題引言――別具隻眼看政治

   ※ 高雄法印講堂訊息:大師心、台灣情――東方天籟合唱團首度公開演出

   ※ 華視【快語台灣】昭慧法師主講內容二則

   ※ 學風自由,紀律嚴明——九十三學年度開學典禮指導法師致詞

   ※ 《九十三年 禪七開示錄》CD與MP3發行消息

師生動態

師生動態 

93.11.27 輔仁大學「宇宙生成論—宗教與科學的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五場(右起三人:柏殿宏教授、陳堯峰教授、主持人盧志峰教授

93.11.27 台灣哲學學會2004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昭慧法師發表論文(右:主持人政大文學院院長何信全教授)。

93.11.27 台灣哲學學會會長葉海煙教授提問(左:清大吳瑞媛教授)。

93.11.28 汲先生蒞院參訪。

93.11.2812.11 昭慧法師於高雄元亨寺三壇大戒會上,講授《四分比丘尼戒經》。(攝於93.12.7

戒子聚精會神聞法。(攝於93.12.7

93.11.29 楊克平校長主講CPR與安樂死。

93.12.1 法印講堂「東方天籟合唱團」於「大師心、台灣情」演唱會結束後,全體團員與黃友棣教授及諸位法師合影(之一)

93.12.3 南華大學「宗教教育與宗教研究」研討會,昭慧法師與林美容教授(左)擔任與談人。

93.11.27

•輔仁大學理工學院「科學與宗教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院宗教學系,假輔大聖言樓之百鍊國際會議展演中心,舉辦「宇宙生成論—─宗教與科學的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smology—─Religion and Science in Dialogue),昭慧法師上午於會中發表論文:〈佛法的「生命」觀——兼論人類胚胎(胎兒)的地位〉。

•台灣哲學學會假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舉辦「台灣哲學學會2004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昭慧法師於下午發表一篇學術論文,題目是〈應然原理之證成——依「緣起論」之佛法觀點〉。

•晚間,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Ecole des Hautes E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社會學博士候選人汲喆先生蒞院參訪。

93.11.28

•本日起至12月11日,昭慧法師應會本法師之邀,赴高雄元亨寺三壇大戒會講授《比丘尼戒經》。是晚,昭慧法師向元亨寺退居方丈菩妙長老禮座。

 本次為慶祝菩妙老和尚晉山四十週年,啟建護國千佛三壇大戒會,由了中長老擔任說戒和尚,菩妙長老擔任得戒和尚,真華長老與廣元長老分別為羯磨和尚與教授和尚,戒子共約三百人。

 會本法師係高雄市慈雲寺住持、中華佛教僧伽會理事長,於本次戒期擔任開堂和尚。法師以其幽默敏銳、善說法要而深受僧信愛戴,特別是其平等對待女眾,平素遇有比丘尼向他頂禮,法師必回禮如儀,因此深受比丘尼之愛敬。法師係昭慧法師受戒時的引禮六師父,但依然不輕後學,對昭慧法師深心護念。前此,於民國八十九年慈雲寺傳授三壇大戒時,法師即邀請昭慧法師講授比丘尼戒。本次元亨寺開戒,法師擔任開堂和尚,依然不以昭慧法師提倡「廢除八敬法」而深受爭議為忤,聘請昭慧法師擔任授經阿闍梨。 

93.11.29

•下午,昭慧法師應梁元棟教授之邀,為交通大學「地方通識教育巡迴講座」之「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課程,講授「佛教原理與佛教文化」。

•晚間,玄奘大學「生命科技與生命倫理」通識教育講座第十一次上課。本次邀請耕莘護理專科學校校長楊克平教授擔任第十一講之教學,講授「心肺復甦術、放棄復甦術與安樂死」。

 楊校長曾長期在台中榮總擔任臨床醫護人員,復出國深造專修安寧療護,故以其豐富之專業知識與臨床體會,向學生介紹:心肺復甦術(CPR),一般民眾往往誤以為應施行於所有的瀕死患者,事實上,非預期的突發性死亡,如:溺水、電擊、心臟傳導受阻、急性心肌梗塞或手術中的猝死等,方才適合實施CPR。倘若治療無效、無望、生命品質太差,如:癌症末期患者、多發性器官系統衰竭、末期之器官衰竭等,則應放棄CPR(即DNR)。她並詳細說明實施CPR所應注意的事項。

 楊校長解說死亡的過程:人的各個器官,生時乃屬共生;然而死亡之時,卻是各自獨立地敗壞死亡,其中聽覺是最後離開的。因此她提醒大家:在亡者身旁還是應該對其說好話。

 她並說明:安樂死的做法並不順應自然,而且安樂死合法化,有可能會造成老病患者的恐慌與壓力。實施安樂死合法化的荷蘭,近年有大量老病人口移往德國接受治療,顯示彼等對安樂死合法化的疑慮。 

93.12.1

•晚間,高雄市新光合唱團、法印講堂的「東方天籟合唱團」以及「唐榮合唱團」,假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至善廳聯合演出。此次演唱會以「大師心、台灣情」為主題,主要感謝高齡94歲的黃友棣教授,長年以來為台灣音樂的努力與付出!大行寺住持傳燈法師、監院圓悟法師、昭慧法師、推廣部老師仁皓法師與法印講堂住持見岸法師到場觀賞,並給參加演出的學員打氣。詳見〈大師心、台灣情――東方天籟合唱團首度公開演出〉 

93.12.2

•下午,昭慧法師至華視,為當日「華視晚間新聞」的「快語台灣」單元作第十次主講,講題是:〈在「優生」與「卓越」中沉淪〉 

93.12.3

•下午,昭慧法師至南華大學,參加「宗教教育與宗教研究」研討會第二場的專題座談會。本場主題是「宗教研修學院辦學理念及課程設計」,由南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慧開法師擔任主持人,台南神學院黃伯和院長與中華佛研所李志夫所長擔任引言人,昭慧法師與中研院民族所林美容教授擔任與談人。 

93.12.4

•上午,前所未有的冬颱――南瑪都颱風吹襲南台灣,風雨交加。中午以後立即雨過天青。本日,元亨寺三壇大戒舉行「二壇請戒」,翌日登壇正受具足戒。故本日與次日,戒經講座停課兩天。 

93.12.6

•上午,基隆七堵法嚴寺住持紹嚴法師與性廣法師啟程至南京雞鳴寺,性廣法師將於明日起,於雞鳴寺三壇大戒會上講授「菩薩戒經」。 

•晚間,玄奘大學「生命科技與生命倫理」通識教育講座第十二次上課。本次邀請耕莘護理專科學校校長楊克平教授第二度蒞校,擔任第十二講之教學。

 楊校長的講題是「臨終關懷與安寧療護」,她一一說明「緩和療護」與「安寧療護」二詞的定義,以及起初定義不一,到現在二詞等同的發展變化過程。楊校長說:對於臨終者自身和周遭的人,應共同以有尊嚴、有意義的方式,提昇病患的臨終生活品質以及心靈的平靜,陪伴著臨終者走過最後的旅程。她並解說其中應有的種種措施、原則、理念及內容。

 針對臨終愛滋患者,楊校長認為,他們的首要需求是心理上的支持。楊校長親身與四十個癌末患者作過訪談,他們最迫切希望能夠過著平常的日子。她以此期勉同學:能夠如常過日,即應心存感恩,因為有些人連這樣看似簡單的生活都是奢求。每天都要檢討:我這一天過得有什麼意義?這樣到了臨終,即能坦然面對!

93.12.8

•下午,趁在高雄講戒之便,昭慧法師在戒兄仁皓法師陪同下,拜會彌陀院住持心淨法師與刻在養病的大師兄圓悟法師,並返回興隆寺拜見諸位老眾師父。 

93.12.9

•下午,昭慧法師至華視,為當日「華視晚間新聞」的「快語台灣」單元作第十一次主講,講題是:〈當心由「愛」生「恨」〉 

93.12.10

•晚間,應立法委員郭榮宗先生之邀,昭慧法師趕回桃園,於郭委員所舉辦之祈福晚會上主持燃燈祈福儀式,向佛陀與觀音菩薩祈願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93.12.11

•上午,昭慧法師於元亨寺三壇大戒會上之戒學講座圓滿結束,全程23節課,每節約65至70分鐘,故約等同於一般課程之30堂課。該23堂課程之中,前12堂係戒律學概論,講授通出家、在家之戒法原理,後11堂則講授《四分比丘尼戒經》。

•本日舉行第六屆立委選舉,曾任觀音鄉鄉長的本院護法桃園縣郭榮宗委員,以35762票第二度當選立委。

回目錄

本院近訊

教界近訊

  為慶祝菩妙老和尚晉山四十週年,高雄元亨寺啟建護國千佛三壇大戒會,由了中長老擔任說戒和尚,菩妙長老擔任得戒和尚,真華長老與廣元長老分別為羯磨和尚與教授和尚,會本法師擔任開堂和尚。本期戒子共約三百人。昭慧法師應會本法師之邀,講授《比丘尼戒經》。 

本院近訊

  玄奘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團隊之校外成員增加三位:

  邱敏捷:台南大學語文教育系副教授

  王惠雯:華梵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廖桂蘭:中國海專通識教育中心專任講師,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回目錄

弘誓院訊

第72期《弘誓雙月刊》專題引言

別具隻眼看政治

釋性廣    

 

72期《弘誓雙月刊》封面。

  第72期《弘誓雙月刊》即將於本月十五日出版,茲刊出性廣法師所著〈本期專題引言:別具隻眼看政治〉,以饗讀者。

  「華視晚間新聞」自九十三年十月初起,於一小時的新聞時段之中,安排三分鐘的【快語台灣】,其重要性,等同於華視的社論。第一輪有李筱峰、羅致政、昭慧法師等三位教授,以及金恆煒、楊憲宏等兩位資深媒體評論人,一共五位主講人,昭慧法師為錯開大學授課時段,所以擔任每週四的主講人。

  自播出以來,本節目甚受好評。截至十一月底,昭慧法師已在「華視晚間新聞」時段,主講了九次【快語台灣】。第一則〈非戰家園的理想〉,已於前期刊出(參見第71期本刊頁73),還有兩則是對「自殺」與「放生」議題的人道關懷,將另行於本期登載。主編特選以下六則【快語台灣】,作為本期專題,原因是:法師以一介佛弟子、出家人、學者兼女性的立場,對台灣的政治現象,展開了犀利深刻、詼諧幽默的批判,常能見人之所未見,敢言人之所不敢言,甚能發人深省。

  而比丘尼被無線電視台禮請,擔任當日最重要時段(晚間新聞時段)的時事短評主講人,代表「佛教觀點」,而在公眾傳媒發聲,其意義自是與在佛教電視專屬頻道弘法不同,也與在一般電視台購買時段以製作弘法節目的意義,大不相同。這實屬向所未有之先例,不但是佛教之光,身為比丘尼,我們也與有榮焉!

  【華視快語台灣】之中,所有主講人之演講文字與影音畫面,網友可逕上華視網站瀏覽(http://www.2cts.tv/news/a/0008/default.htm)。

回目錄

法印講堂

大師心、台灣情

――東方天籟合唱團首度公開演出

釋見岸      

93.12.1 法印講堂「東方天籟合唱團」於「大師心、台灣情」演唱會結束後,全體團員與黃友棣教授及諸位法師合影(之二)

  高雄市新光合唱團成立至今已十二年,每年都會定期表演。今年特別邀請法印講堂的「東方天籟合唱團」,以及「唐榮合唱團」,於十二月一日假中正文化中心「至善廳」聯合演出。此次演唱會以「大師心、台灣情」為主題,主要感謝高齡94歲的黃友棣教授,長年以來為台灣音樂的努力與付出!

  「東方天籟合唱團」特地邀請大行寺住持傳燈法師、監院圓悟法師、法印講堂指導法師昭慧法師、推廣部老師仁皓法師等蒞臨指導,法師們的參與讓講堂的同學非常歡喜,因為這是他們第一次做正式的演出,每一個人的臉孔都散發出興奮與緊張。他們獨自演唱三首歌曲――「大海啊故鄉」、「送你這對翅膀」,以及黃友棣教授的作品混聲四部合唱「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演唱中安排了童聲,孩童稚嫩天真的歌聲融化彼此嚴肅的心;另一首曲子則由長笛搭配演出,而心經演唱時安排寫經的場景,以表達佛法中聞思修的含義,由書法家張果盛老師現場揮毫,充分詮釋經典的意境。之後並與新光合唱團共同演唱黃教授編曲作曲的――「青春舞曲、杜鵑花、阿里山之歌」等動聽的歌曲,大合唱人數共120人以上,聲勢浩大,加入器樂的協奏也增添了樂曲的豐富性。

  這次的演出可說是非常圓滿。同學們經二個多月的密集練習,在指揮呂宜庭老師的耐心指導之下,歌唱技巧成長不少,更重要的是透過合唱學習到與大眾和合的重要,讓心地變得柔軟;也在樂聲的薰陶中,每個人的心靈更豐富,充滿了喜悅。

回目錄

快語台灣

華視【快語台灣】 昭慧法師主講內容二則

昭慧法師    

在「優生」「卓越」中沉淪

93.12.2 昭慧法師在華視晚間新聞的「快語台灣」單元,主講〈在「優生」與「卓越」中沉淪〉。

  我是釋昭慧,今天的講題是:〈在「優生」與「卓越」中沉淪〉。

  優生保健法目前正在修法階段,將改名為「母子保健法」。改名的立意是良好的,因為「優生」這樣的名稱,透露了一種可怕的價值觀,意味著人種淘汰的合理、合法。納粹對猶太種族大屠殺的殷鑒不遠,但在台灣,我們毫無語詞運用的敏感度,「優生」彷彿理所當然;就連婚宴場合,都有人在贊歎「郎才女貌」時,揄揚這對新人生下的孩子,一定符合「優生」法則。

  這種價值觀,對有生、心理缺陷的胎兒,有著嚴重的歧視,違背了人道的精神;即使是符合所謂「優生」條件的人,幸未被淘汰出局,而生到人間,也未必會得到更大的人道對待,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因為這種價值觀強化了「優勝劣敗」的競爭意識,一群「優生」品種的人類,沒有苦難的弱者,來刺激他們憐憫孤弱、互助合作、犧牲己利的美好心靈,肯定他們活著,是不會更快樂的。

  台灣還沒有完全建立「優生」社會,但教育部與健保局,都已巧用「棒子與胡蘿蔔齊下」的手法,在菁英階層的教授、學者與醫師群中,用左一個「卓越」、右一個「卓越」的方案與計劃,讓大學與醫學中心的決策菁英,為了「卓越計劃」而帶領著團隊成員,不要命地「衝、衝、衝」,唯恐一個不慎,巨額獎補助款就像「煮熟的鴨子」,飛了。他們為了追求「卓越」而神經緊繃,食不甘味,寢不安枕。有的為了博取「卓越」,而減低了社會貢獻的熱誠;有的為了獲得「卓越」,而喪失了悠閒與從容的生活;有的甚至在「卓越」的追逐中,過勞而死。就更別提那些不夠「卓越」的販夫走卒,是如何在不夠「卓越」的「放牛班」中,度過他們鬱卒的童年了。

  佛家強調利益眾生的菩薩行,此中,不但眾生要感恩菩薩協助他離苦得樂;菩薩也要感恩眾生,因為,倘若沒有見到眾生的苦難,菩薩如何可能萌生慈悲心,產生度化眾生的動機?又如何可能在饒益眾生中,福智增長而成就佛道呢?

  我們不是反對人們向自己能力的極限,作自我挑戰,以尋求更卓越的境界;但卓越的指數,應該包含善良的品格、豐富的生活、利他的實踐,而不祇是更高的地位、更多的財富、更響亮的名聲。運用「優生」與「卓越」思維所建構的,可能不是更美好的新世界,而是更殘酷的生存角力場。我們別忘了,不是只有罪惡導致生命與社會的沉淪,在「優生」與「卓越」中,心靈依然可能沉淪!

昭慧法師第十次主講(93.12.2華視晚間新聞)


由「愛」生「恨」!

  我是釋昭慧,今天的講題是:〈當心由「愛」生「恨」〉。

  愛護鄉土,疼惜生命,這原是一種自然流露的感情。因此「愛台灣」,這是一件自然而美好的事。特別是當「台灣」隱然成為國際社會的政治禁忌之時,「愛台灣」更增添了幾許壯烈的悲情,因此,其訴求也就格外撼人心弦。這就難怪政治人物,每逢選舉必嘶喊著「愛台灣」的口號,「愛台灣」成了勝選咒語。

  然而「愛台灣」咒語化,固然能激起選民無邊的熱情,卻也容易在過度的政治操弄之中空洞化,與「愛中國」同樣深陷國家主義的泥淖中。國家,原是為了服務人民而存在的一種政治實體,一旦國家主義聲勢高漲,國家勢將異化為一種凌駕於人民的怪物,擠壓其他社會議題的討論空間,乃至斲喪人道精神的發展空間。

  目前在台灣,「愛台灣」已經成為「政治正確」的語彙,愛國情緒與民族意識高漲,這使得凡與「台灣」相關的詞彙或象徵,都成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圖騰。令人憂心的是,「愛台灣」的標準,也逐漸嚴苛了起來。它不再是疼惜土地與人民的自然感情,而成為一種「政治正確」的檢驗標準。

  愛與恨本就是一體兩面的存在。愛極就容易生恨;愛有多深,恨就有多切。恨的對象有二:一是對手,二是叛徒。

  過往「愛中國」的政治洗腦,將台獨人士視同數典忘祖的叛徒,必欲除之而後快;曾幾何時,風水輪流轉,「愛台灣」的政治解讀,竟也激盪出了強烈的恨意。原本還僅止於痛恨中國,如今痛恨的對象,已經逐漸擴大而及於一切與「中國」相關的文化、語彙與符碼,一片摧枯拉朽之勢,不知伊於胡厎!這種因愛此而恨彼的情緒,隨著煽情的選舉語言而迅速擴張,其發展態勢,著實令人不安。

  這還只是施諸「對手」之恨,另一方面,恨意擴大,當然也會連帶施加在己方陣營所認定的「叛徒」身上。至於「叛徒」的檢驗標準,則是訴諸南轅北轍的名號與旗幟。另一方面,即使在同一陣營之中,為了搶攻選票,也不免要更加區隔市場,尋求賣點,這時就不免同室操戈了。於是進而標榜:自己才是「正港」的愛台灣,友黨即使嘴說是「愛台灣」,但從其言行的蛛絲馬跡來看,顯然還是愛得不夠深、不夠烈、不夠真誠。

  「愛台灣」這麼自然而美好的一件事,一旦成了「政治正確」的檢驗標準,勢將張起由愛生恨的共業網絡。真心「愛台灣」的政治人物,請你少一些尖酸刻薄的口水,多一些護念鄉土,疼惜生命的悲情吧!

昭慧法師第十一次主講(93.12.9華視晚間新聞)

**以上二則【華視快語台灣】,以及其他主講人之演講文字與影音畫面,網友可逕上華視網站瀏覽(http://www.2cts.tv/news/a/0008/default.htm)。

回目錄

師長開示

學風自由,紀律嚴明

——九十三學年度開學典禮指導老師致詞

昭慧法師 致詞    

德風 紀錄整理    

隨時準備「收攤」

  我沒有性廣法師那麼幽默,所以接下來我的致詞,應該不會博得那麼多的笑聲!

  非常難能可貴的是,學院不因我個人的特立獨行而萎縮。我記得在民國九十年發起廢除八敬法運動,當時我心裡已有準備:「可能學院要為此而關門。」當時我是抱持著犧牲的心,打定主意,即使學院要付出「關門」的代價,都應該發出正義之聲,不能畏首畏尾地盤算自己或學院的本位利益。然而事實證明,特立獨行的我,依然受到了有正義感的佛教徒廣泛的接納。多年下來,學院招生不減反增!因此非常感恩三寶,也感謝諸位,還有諸位的常住師長對我們的信賴。

  佛教界很多人口耳相傳:「不要給昭慧法師教,否則學生會給他帶壞」。真的是謠言止於智者,有這麼多師長願意相信我們,把子弟的法身慧命交到我們的手裡,為此我更是對各位的師長多了一份感恩之情!

  其次,今年專修部有三十八位學生,研究部有十多位,這令我很驚訝。為什麼呢?這些年大學宗教系所陸續成立,要拿到學位並不困難。弘誓學院是沒有學位的。有些有學位的宗教系所,招生尚且出現困難;有的由於報考人數不多,為了配合教育部的「總量管制」政策,不得不將錄取名額縮減,有的甚至全額錄取。

  想想看,有正式學位的學校,辦學起來都那麼辛苦,研究所也已經如此普遍,這樣的話,學院辦學,將來有沒有可能會面臨瓶頸呢?於是審度時勢,我曾與性廣法師商量說:「沒關係!我們看著辦,如果將來真的會發生招生來源不足的情形,我們就『收攤』好了!」為什麼呢?因為學院的寶物在老師們的腦袋裡,而不是在牆壁上。你看!這間教室像不像九二一災區的組合屋?硬體設備投資不大,要『收攤』隨時可以『收攤』。所以即使停止招生,也不會有「騎虎難下」的尷尬局面。但是沒想到,當我們發了這種「惡願」以後,同學竟然開始踴躍報名,這真讓我們有點驚訝,也有點困惑。

每一個人都是「英才」

  我們無所求,並不是希望家大業大、同學們承歡膝下,純粹只是弘法的熱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諸位哪一位不是英才呢?在多元價值的佛法體認之中,每一個人都是英才。成功的教育應該是,要讓同學有自信心去發掘自己的專長在哪裡,然後以無私無我、慈悲柔軟的心,將此專長拿來服務社會,而不是標榜單一的專長。各位英才願意受學,加上各位自己的專業知識,我相信必能夠做一盞明燈,照亮週邊的人,這樣我們就於願足矣。

  在此先講一下這兩三年來,學院的成長與我們的心情。現在雖然有宗教研修學院相關條例的草案,但是我們並不那麼熱衷,這不是不為同學謀求教育部認證的學歷,但我們思考了幾個問題:

  第一、如果你需要學歷,有很多管道可以獲得它,你可以讀空大,考學測,讀大學或研究所,都不那麼困難。那又為什麼「人家有,我們也一定要有」呢?心態上、動機上,是不是有點爭強逞勝呢?因此,如果同學們需要獲得學歷,可以到一般大學校院就讀。

  第二、公平而言,如果你不是想要研修佛法,而只是想要獲取學歷,我會鼓勵你到大學相關系所,而不會勉強將你留在這裡。為什麼呢?因為大學空間畢竟比較開闊,圖書設備多,校地幅員大,有各種研究與社團活動,它跟修道取向的佛學院是不同的。在一個小型學院裡感受修道的氣氛,與到一個大學環境裡感受學術氣氛,也還是不同的。尤其是許多佛學院的管理制度,幾乎把學生當作軍人、當作國、高中生來管理,學生無法啟發自由的心靈,治學是會碰到瓶頸的。如不考慮修道,而純粹只是考慮學術研究,那麼,即使佛學院與佛學研究所可以頒發正式學位,如果是我,為了讓自己的學習生活豐富而多元,我會選擇其他大學宗教研修的相關系所。

為一杯牛奶,開一個牧場?

  第三、現在的法規,竟然要求宗教研修學院的土地、建築等設備,比照一般私立學校,我覺得非常不合理。因為訓練宗教師或有宗教熱誠的信眾,需要的園地不大。弄個五公頃的校園,光是掃地拔草的人力都很驚人。更何況買地、建築,又要開始募大款,要吸收更多的人與更多的錢。前面說過,學院的寶物在老師們的腦袋裡,而不是在牆壁上。但為了符合宗教研修學院的規定,迫於現實而募款買地、建屋,倒頭來反而會讓腦袋裡頭裝滿了錢、錢、錢,而裝不進其他東西。

  我常常想,世間很多人,也許初發心未嘗不好,只是未能慎察事態的發展,但也不排除有些人是愚痴、貪婪、好強鬥勝的心態作祟,總之,到後來家大業大,產生了不可收拾的局面,吃苦的幾乎都是自己,還把一大票人捲入共業圈裡。我常說,這就像一個人,起先想要喝一杯牛奶,於是養一頭乳牛來擠牛奶;為了養一頭牛,又買了一個牧場,雇人來餵食乳牛;為了土地與人力的充分利用,乾脆就養十頭、百頭、千頭,這樣闢成了一個大牧場;養了這麼多頭牛以後,牛奶擠那麼多要幹嘛?於是乎,整個產銷結構都出現了,甚至可能要開一個奶品公司。為著龐大的畜牧業與食品業忙累得個半死,到頭來忽然發覺,「當初我只是想要喝一杯牛奶呀!」我們很擔心一味跟著政策跑,會出現這樣本末倒置的局面,而模糊了當初單純講學說法的動機,因此還是選擇,就著自己的專長來回饋三寶,回饋眾生,也回饋給各位同學。

  我們學佛,是因為生命有了困頓,要尋求出路。困頓,不見得是事業婚姻之類的挫折,生老病死就是一種本質性的困頓;與人相處,感覺到自己能力的局限,那也是一種困頓。有了困頓,自然需要尋索答案,那麼,你到底是需要能提供答案的人,還是學歷很高的人呢?當你在病中,你需要的到底是台大醫學院博士,還是沒有博士學位卻保證能醫好你的醫師呢?這裡沒有學歷,但是會提供一些面對生命困頓而尋求超越的方案,給你參考。也因此,雖然我們沒有大做廣告,也不習慣推銷自己,但是好在同學們口耳相傳,在教界,我們辦學好像有了一點口碑,所以諸位才會來到這裡。

  再來與大家分享一點學院的特色。道風或學風,不是一兩個人的事情,應該是大家一起來促成的,所以很真誠的與大家分享我們的想法、理念與特色,期待大家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道風與學風。

  我們在學院的大方向上,掌握兩個原則:第一、自由的學風;第二、嚴明的紀律。

原則之一:自由的學風

  我們不去管你們腦袋裡想什麼,除非它是違法違律的,我們會提醒你,訶責你,希望你能夠做一個具格的佛弟子。除此之外,我們不去管你想些什麼,我們不會去窺視、探聽,看你是統是獨,是修淨土還是禪宗,是南傳還是藏傳,出身哪個派系,然後為此給你貼上標籤,我們不會這麼做。在如法如律的前提下,你做的任何事情我們都隨喜贊歎。所以,我們這裡並沒有什麼書是不能上架,或什麼問題是不能討論的,在生活中沒有任何的監視與掌控。

  有些僧團或學院,唯恐學眾的思想不正確,會影響其他的人,於是監聽學生的電話,檢查學生的信件,或是透過眼線來了解學生的動態。固然偶爾會捉到幾個調皮份子,但是總的來說,這種做法,會讓學風窒息,讓心靈呈現閉鎖或扭曲的狀態,因為學生學會在被窺伺的狀態下保護自己,甚至學到陽奉陰違,或是在同學之間互不信任,使得校內產生莫明其妙的壓力與緊張氣氛。在這種閉鎖或扭曲狀態下成長的心靈,一旦等到媳婦熬成婆而當家做主之後,也往往習焉不察,輪到自己來窺伺別人。這種管理方法,即使動機良好,也會形成不健全的學風,甚至有可能只是變相地滿足了主事者的窺伺欲與掌控欲,讓他得以冠冕堂皇地掌控每一個人的心靈、行動、言語與人際關係。

  我不能否認,確實有一些同學,是會以不正確的想法來影響同學的,但是,難道要為了在思想上防微杜漸,就運用那樣的一套制度嗎?畢竟它帶來的幾乎都是負面的薰陶。掌控欲、陽奉陰違、互不信任,這原都是修道所要克服的煩惱,應該在一個學佛的園地裡,把這些心態去除,怎麼反而增強了呢?這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在學院裡,我們把每一位學生都先當作成熟的個人,我們不要為了防杜一兩個人格不成熟的人在這裡製造麻煩,而就把所有的同學當賊來看。針對這種人,我們寧願在多次勸諫不聽之後,就請他離開學院,因為他不適合在這樣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裡成長,他可能比較適合我剛才所說的那種學習環境。

  我不認為一個制度適合所有的人,學院這樣的環境,只適合心性比較成熟、比較自愛的人,比較渴望心靈自由可是又能節制自己、尊重他人的人。我不會自我膨脹地認為,學團適合所有心性的人。

  正是佛法的薰陶,使我們有如此自由的心靈;我的恩師印順導師的一句話:「余學尚自由,不強人以從己」,這也讓我非常感動!尤其像我這麼叛逆的人,幾次掀起了全國性的運動,多少人在他旁邊不斷咬耳朵,必欲逐我出師門而後快,但是他都寬容而不為所動,從不給我下一道命令說:「不准。」師長的典範深深感動著我,我也同樣用這樣的心腸來對待大家,我想,我們幾位老師,也都是用這樣的心腸來對待大家的。

原則之二:嚴明的紀律

  自由並不表示可以放肆!學院是有紀律的,紀律不是來自主事者的自由心證,而是依循佛法與戒律的前提。戒律來自於一個總綱--護生,護念其他人的生命,乃至護念其他人的心情,因此不但不要殺盜淫妄,連刻薄尖酸的語言都不要施諸他人,以免讓他人的心靈受傷。彼此互動的時候,要注意對他人的體諒、體貼,這是紀律最基本的精神。

  在護生的前提下,我們希望「正法久住」,因為正法住世,可以讓我們謹遵護生之教。這有幾點需要注意,第一:修道上要排除你的障道法,最大的障道法,來自品行不端,所以一定要先讓自己的品行端正。第二:不要在團體之中互相干擾,這不見得是什麼重大罪惡,可是干擾會招來別人的不快與不便,應該要共同促進團體成員的福趾。第三:必須避世譏嫌,要讓社會接納佛教,所以我們很重視榮譽感。榮譽感不是為了私人博得別人的誇讚,由於我們的形象代表佛教,我們的言語行為,會影響他人接近三寶的意願。依著這些要領,構成了我們的紀律。是否有違紀律?就是從這三個要領來加以檢視的。

  心靈的自由與紀律的嚴明,是可以相輔相成,而不必然是互相衝突的。在學團裡,我們最嚴格要求的一點就是:不可以驕傲,不可有優越感。貪嗔癡慢疑,最傷人的就是慢,不容有一點這樣的心態,這樣你才能夠無私無我地貼近眾生,讓眾生樂意與你為友;甚至你應該要做眾生的不請之友,而不是把自己端起來「做之君、做之師」,鼻孔朝天來指導他人。

慈悲心與正義感

  最後,我們希望在學院裡,能陶冶出我們的慈悲心與正義感。用慈悲心來善待眾生,善待週遭的人;以正義感來看天下事,言所當言,行所當行,不會顧影自憐,畏首畏尾,不會為了怕得罪強權而選擇默不吭聲。這樣的話,我相信大家會以生命來活出佛法,也就可以用你的表現來向師長保證:「謠言是不對的!到弘誓學院不會變壞,到弘誓學院以後,我的心更柔軟了,更慈悲了,我更體諒常住和師長了,我更善於與常住師長互作溝通了。」而不是回去就像七爺、八爺一樣,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好,動不動就說:「人家我們學院都是這樣,憑什麼常住不能這樣?」你若表現不佳,不具足慈悲心與正義感,貢高我慢,無法善觀因緣,砸了學院的招牌,學院當然會減低在佛教界的公信力。

  個人一生不奪人之所愛!世人要權,我不奪權;世人愛錢,我不要錢。希望大家注意一點,學院非常體諒當今佛教界各道場人手稀少。我們辦學為什麼會採取集中上課制度?一方面確實有些同學沒有辦法長年住校,另外一方面,即是考量到許多常住師長,每次送徒弟出去讀書,就「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久而久之,許多師長不肯放徒弟出去讀書。所以,我們辦學是不搶人徒弟的。學團是十方道場,我們自己沒收徒弟,學團幾位同學都是他的師長慈悲,願意留他下來在這裡幫忙,組成一個行政與教學的團隊。我們既然能夠做到不奪人之所愛,那麼也拜託各位,不要看到哪個同學合意,就招到你的地方來共住,這教我們怎樣面對他的師長呢?

社會參與,知行合一

  嘮嘮叨叨致詞到此,最後我宣佈三件事情,第一件事,印順文教基金會與現代佛教學會合辦一場「佛教文化與當代世界」慶祝導師百歲嵩壽的研討會,請同學們踴躍參加。我們連學院自己辦研討會,都沒有這樣鼓勵大家踴躍參加,但這場研討會截至目前報名人數還不多,因此鼓勵大家隨喜功德!

  第二件事,慈濟基金會在桃園舉行「大唐西域記攝影展--西域記風塵」,這絕對值得大家參觀,畫面非常優美,慈濟花了五年,橫跨中國、中亞與印度三大區塊,很多地方是戰亂區,攝影畫面得來不易,這場攝影展是非常值得參觀的。

  最後就是「非戰家園」的聯署活動。四一○教改的領導人黃武雄教授,是一位人道主義者,我非常尊敬他,他不但從事教育改革,而且非常重視人文精神與自由的心靈。最近台灣有六千億軍購案,可能會因此而債留子孫。以佛法的精神而言,兩岸血拼軍購,其他經濟、教育等各方面的品質都會降低。因此無論是統是獨,我們都希望用和平的方式來解決。他與一群有理想的朋友們,希望能夠促成公民投票來反對軍購預算案,但公民投票要有一定的人數,因此這裡有名冊,如果有同學願意簽署,秘書會再發給大家。

  我們學院就是這樣「即知即行,知行合一」,鼓勵學生參與有意義的社會運動。我們認為,參與正當的社會活動,能夠觸發你的心智、毅力與慈憫心,讓你更體會佛法的積極意義。

回目錄

出版訊息

《九十三年 禪七開示錄》CD與MP3發行消息

93年禪七開示錄》CD盒套封面。

93年禪七開示錄》MP3光碟圓標圖象。

內容提要:

  二○○四年暑期,性廣法師依解行並重原則領眾禪修,本開示錄即為禪七期間之晨誦與大堂開示實錄。

  在行門方面,法師以三學增上為綱領,要求學人嚴持淨戒以為修行基石,並教授三項止觀所緣:即,以「持息念」攝意修心,得禪定現法樂;以「四界分別觀」開發觀力,登入佛法勝義觀慧之堂奧;以「慈心禪」為五乘共貫之津糧,而更有勸發菩提願心之寓意焉。

  在解門方面,法師於每日晨誦時,為大眾誦念並解說阿含教典與初期大乘經文;晚間大堂開示,則闡明定慧正確知見與重要止觀要領,並諄諄提醒學人,簡別種種錯謬之修行觀念與心態。

  法師主七期間之剴切提撕,充滿深刻的禪者睿智與豐沛的菩薩悲心,聞者莫不深切感動而得大法益,至今猶令人難忘!

教材介紹:

主  講:性廣法師

日  期:二○○四年七月

講  次:晨誦/八堂 一堂約三十分鐘

     大堂開示/九堂 一堂九十分鐘

附    贈:「人間佛教禪修行」與「三歸五戒、慈悲觀文」二小冊

出  版:二○○四年十二月

規  格:CD/15片,一盒裝  MP3/2片,一盒裝

訂  價:CD/1800元         MP3/800元

訂購專線:(02)8789-6108

 

出  版:法界出版社

地  址:台北市莊敬路289巷5弄16號

電  話:02-87896108

傳  真:02-87896110

網  址:http://www.hongshi.org.tw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郵撥帳號:15391324 法界出版社

 

**吳憲中、張麗雲、張俊誠、陳筱萍、吳尚威等居士出錢出力,購置影音錄製設備,義務承挑起法界出版社教學錄音光碟之製作,以節成本。故得以低價流通法寶,嘉惠讀者。小丸子、明一法師義務設計盒套與標籤。謹此銘謝

**普音文化公司本諸弘法熱誠,無償提供「燃燈記」樂曲之片段,作為本講座片頭與片尾配樂,無任感禱!

回目錄

請輸入E-Mail

若內文有亂碼出現,請至: http://www.hongshi.org.tw/hongshi pic/hongshi.htm 閱讀正確版

佛教弘誓學院 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鄰121-5號 Tel03-4987325 Fax:03-4986123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