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 行:佛教弘誓學院

  編 校:釋傳法 

  創 刊:2001年11月5日

167

2007年12月25日

    師生動態/本院近訊

    超越宗教的宗教情操——第90期《弘誓雙月刊》專題引言

    一場精彩的「佛教情欲觀點」論辯——香港「廿一世紀中國性/別國際圓桌會議」側記

    第五屆緬甸帕奧禪修營通啟

 師生動態

96.12.3

•下午,中國浙江寧波慈溪市民族宗教局陳迪川局長與寧波市佛教會會長宗立法師、副會長妙乘法師(比丘尼)等一行九人抵台,展開為期九天的佛教參訪活動。本院受委託擔任邀請單位。昭慧法師率心謙、傳法法師前往桃園住都飯店,與大陸訪客共進晚餐,並邀請陳局長與法師們於12月10日晚間蒞院用膳,以資餞行。

96.12.4

•上午,昭慧法師應高雄師範大學性別研究所所長蔡麗玲教授之邀,搭高鐵至高雄,中午與蔡所長餐敘,然後到高師大會議室,針對有關「佛教與性別」議題作專題演講。前所長游美惠教授亦全程聆聽。

96.12.5

•中午,玄奘大學文理學院黃運喜院長請系所教師、學會幹部與志工學生用餐,感謝他們在上個月系所評鑑與「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國際學術會議上的發心投入。

96.12.6

•上午,昭慧法師至高雄,與高雄市陳菊市長晤談,並與高雄市綠色協會朋友會談有關柴山公有地租售是否合宜的問題。本次會談是由陳菊市長辦公室副主任郭建盟先生安排的。

•下午,玄奘大學恭祝創辦人了中長老七秩晉六壽誕,於慈恩精舍舉行了一場小型壽宴,與會者大都是行政主管。了中長老一向行事低調,但還是隨喜功德,歡喜接納了校方的敬意。在壽筵上老人家灑脫而豪邁地公布:「有人問我:教育部說大學要建立『退場機制』,請問玄奘大學有沒有退場的打算?我告訴他:董事長有退場的時候,校長也有退場的時候,但是玄奘大學秉持玄奘大師的精神,絕不退場!」

96.12.7 於嵐園舉行「96學年度觀音鄉國中國小清寒學生獎助學金」頒贈典禮。

96.12.10 中國浙江寧波市佛教會蒞院參訪合影。(第一排左起:慈溪市民族宗教局陳迪川局長、性廣法師、昭慧法師、寧波市佛教會會長宗立法師、副會長妙乘法師;第二排左起:演藏法師、傳道法師、法印法師、月道法師、定義法師、明德法師)

96.12.11 香港之行首日晚間,昭慧法師於妙華佛學會講堂演講「生命倫理學」。

96.12.7

•下午三點,於嵐園舉行「96學年度國中國小清寒學生獎助學金」頒贈典禮,共有六所國中小的8位老師、21位學生出席,由昭慧法師代表頒贈。

 典禮開始,首先昭慧法師致詞歡迎各位老師及同學,說明舉辦本活動的緣起。每年浴佛法會之後,本院將信眾捐獻款項約10萬元,捐給觀音鄉公所作為社會福利基金,以感念並回饋鄉民的護持。自本年度開始,則由本院親自辦理,函文新坡國中國小、草漯國中國小、崙坪國小、上大國小等六校,請該校老師推薦需要幫助的清寒學生,本年度共有32位學生接受補助。

 法師致詞完畢之後,接著由草漯國中李綺均、崙坪國小羅立偉同學上台代表受贈,由昭法師親自頒贈獎助學金,其他同學則由學團諸法師們一一致贈獎助學金及一份禮物。

 然後請各位老師自由發言,新坡國小卓淑惠老師表示,第一次來到學院,對於學院清幽的環境,感到非常歡喜;她非常感謝學院的幫助,因為某些同學甚至必須自己籌足學雜費,才能夠繼續求學,因此這筆獎助學金是很重要的。她建議,活動是否能在開學之前舉行,以讓學生順利繳納學雜費。昭法師回應表示,緣於本院本年暑假以來舉辦一連串大型活動,以致獎助學金之頒贈延至 12月,本院將採納各位老師的寶貴意見,以將這筆捐獻發揮更大的效用。

 最後,與會的各校師生與昭慧法師、學團師父們一起合影留念。之後由師父們帶領參觀校園,方才一一離去。

96.12.10

•上午舉行共修會,由性廣法師主法並開示法要。

96.12.10

•下午,中國浙江寧波慈溪市民族宗教局陳迪川局長與寧波市佛教會會長宗立法師、副會長妙乘法師(比丘尼)等偕同台灣領隊、司機一行十二人,蒞院參訪。在參觀校園之後,於嵐園與昭慧法師座談,法師致贈《佛教規範倫理學》予各位來賓。學團師生並以豐盛晚宴款待嘉賓,以資餞行。來賓於晚間7:00 左右結束參訪,預訂12日離台,經港、澳返回中國。

96.12.11

•本日清晨,昭慧法師與性廣法師在傳聞法師、德風及德發之陪同下,前往桃園機場與陳悅萱居士會合後搭機前往香港,展開一連五天的演講、訪談及研討會行程。九時四十五分抵港後,佘秀英、關鼎協、何翠萍及梁卓文等四位妙華佛學會居士已於機場等候,由關鼎協居士駕車,一行人隨即前往新界沙田法雲蘭若,拜見慧瑩長老尼,四位居士則沿途為兩位法師介紹香港。

•路途之中,得知慧瑩長老尼昨晚不慎跌倒,昭慧法師十分憂心,待及會面,果見到長老尼的後腦兩處腫起。為避免大家擔心,長老尼幽默自嘲:「一個晚上就起了兩棟樓。」所幸在常住瑞深法師的悉心照料及偏方治療下,隔日即消腫無礙。於大殿禮佛時,長老尼堅持親自執磬迎賓;隨後即請大眾品嚐由其親自熬煮之三棗茶(南棗、蜜棗及甘棗)。另外,瑞深法師亦特以其在大陸自家果園栽種之橘子款待大眾;當家師知淨法師則親自主廚,準備了一桌極為豐盛的午餐,席間殷勤佈菜,令人深深感受到法師們歡迎遠客到訪的盛情。

•勞海新居士特將其位於鰂魚涌英皇道寶峰園的處所讓出,並經佘秀英、李淑貞、鄧秀瓊及吳秀群四位居士的悉心打掃,供昭慧法師一行人居住。下午,兩位法師與悅萱返回住所歇息。

•晚間則由妙華佛學會梁志高主席及董事們,於三德素食館招待晚餐。飯後至於妙華佛學會位於港島北角的講堂,昭慧法師以「佛教生命倫理學」為題,,為大眾做一個半小時的演講。講堂內座無虛席,會眾均聚精會神聆聽,昭慧法師特別從佛教生命倫理觀的角度,分析東西方在文化發展的差異下,各以何種方式證成道德的根源性?又如何依此道德根源的思維來對待生命?此外,做為佛弟子,則應如何以佛法的思維來看待有關生命的議題?她並拈出《阿含經》中的緣起、中道義與「自通之法」,推演出「緣起、護生、中道」的佛教生命倫理學系統理論。除了以經教為證外,昭慧法師更以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例證來加以說明,復於「放生」、「安樂死與自殺」、「人工受孕」等議題的提問中,為大眾開示如何以佛法觀點看待這些極具倫理爭議的課題。與會會眾均深受感動。演講結束後,昭慧法師致贈妙華佛學會「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論文集及大會手冊一套,由主席梁志高居士代表接受。

96.12.12 慧瑩長老尼於茅篷前的小院落裡接受訪談。

96.12.12 慧瑩長老尼接受訪談時,專注而愉悅的表情。

96.12.12 慧瑩長老尼為法舫法師的《唯識史觀及其哲學》作講記時,一連十日不休不止,導致手指都變型而再也不能復元。

96.12.12 本日訪談告終,一行人於法雲蘭若前合影留念(中立:慧瑩長老尼。右起二人:關鼎協、演深法師;左起二人:佘秀英、柯翠萍,蘭若內飼養之流浪狗「小金」,湊熱鬧躺在前方)。

96.12.12 於志蓮淨苑合影(右起:佘秀英、關鼎協、蕭式求、吳有能;左:柯翠萍)。

96.12.12 性廣法師於妙華佛學會演講:「人間佛教要義——兼論印順導師禪修思想之貢獻」。

96.12.14 香港首屆「廿一世紀中國性/別國際圓桌會議」,與會人員於會場後方合影。

96.12.14 黃家樹校長邀請昭慧、性廣法師於九龍尖沙嘴之上海功德林素食館餐敘(左起四人:柯翠萍、陳悅萱、勞海新、黃家樹;右起二人:佘秀英、梁卓文)。

96.12.15 「廿一世紀中華性/別圓桌會議」第二天議程,首先由昭慧法師發表其論文(左起:何春蕤、黃結梅、黃慧貞、昭慧法師、主持人丁乃非)。

96.12.12

•本日一早七時半,昭慧法師及性廣法師便在佘秀英居士陪同下,由關鼎協居士駕車前往法雲蘭若拜見慧瑩長老尼,於八時半以後,即在長老尼的茅篷院落之中,進行口述歷史之訪談,預備在明年八月號的《弘誓雙月刊》製作專輯,以慶祝長老尼九秩嵩壽。在場尚有《妙華會訊》編輯何翠萍居士。

 長老尼雖以八秩晉九高齡,仍諸事皆不勞煩他人,並且自奉甚儉,過著清淡簡樸、嚴謹自律的生活。長老尼原本謙稱其過往歷史「不足稱道」,但在問答之中,也就欣然憶述求法往事。長老尼談起過往生平時,精神健鑠而眼眸清亮,其求聞與講說佛法的熱誠,絲毫不因歲月而稍減。中途長老尼從房內取出法舫法師的《唯識史觀及其哲學》,書頁已經泛黃。原來該書背後有個求法者的感人故事——長老尼早年為法舫法師的《唯識史觀及其哲學》作講記時,一連十日撰寫而不休不止,導致手指都變型而再也不能復元了。其聞法、求法之認真,令吾後輩肅然起敬!

 坐久之後,昭慧法師建議長老尼於蘭若院內行走,長老尼邊走邊談,述及早年適逢戰亂,生活動亂流離,戰後於廣州如來庵親近遠參老和尚以聞熏佛法,於糧食匱乏的艱困環境中,不忍增加常住負擔,乃選擇「以法為食」,十天之內不進米糧,而打水、勞作等日常作息,均毫無異常。這段長老尼從未談起的求法往事,令在座人士均為之動容。

•隨後昭慧法師請慧瑩長老尼一一解說現存之歷史相片,性廣法師則一一翻拍留存,長老尼雖年事已高,記憶力卻仍然十分驚人,所有的場景、人名,甚至早年的師長學友,均能不加思索即一一道來。

•午齋後稍事休憩,又賡續訪談;直至下午四時許,因與浸會大學吳有能教授有約,這才結束訪談,向長老尼告假,前往志蓮淨苑,與吳永能教授會面,妙華佛學會副主席蕭式球居士亦陪同導覽志蓮淨苑。蕭式球居士目前任職於志蓮淨苑文化部,並在妙華佛學會教導慈心禪。於此間的文物流通處,湊巧遇到寧波慈溪市陳迪川局長與寧波市佛教會的法師們。大家於此重逢,份外感到親切。

 吳教授帶領大眾參觀此一香港新的佛教景點,並述說其建築過程中所展現的香港佛教界力量、大雄殿與天王殿之唐式建築特色。接著前往參觀淨苑下方之南蓮園池,該一公園係由港府委託志蓮淨苑建造管理,整座園池以山西有跡可尋的唐絳守居園池為藍本而建成。園池內有許多奇石古松,多半收集自中國大陸,此外尚有榕林、蒼塘、圓滿閣及仿唐式之各個藝術展覽館。

•晚間,妙華佛學會居士於舊會址準備了豐盛的晚餐。餐後一行人再步行至新會址的講堂。是晚,性廣法師以「人間佛教要義——兼論印順導師禪修思想之貢獻」為題向大眾開示。於開示中,向大眾強調解行並重、自他兼利之修行觀念,並簡要以兩點來說明印順導師在禪學思想上的貢獻:一、導師依經教提出「應先修身」的修行觀念,為中國佛教千年來強調修心的修行,指引出一條回歸佛陀時代的修行途徑;二、導師所提出的:「定--制心一處」,與「三昧--於行住作臥中以平等持心」,這正是聲聞禪法與大乘禪法的差異關鍵。最後在大眾提問中,性廣法師依據經教,開示禪修的基本知見,破除種種對禪修的神秘誤解,鼓勵會眾以聞思經教、腳踏實地持之以恆的心態來禪修,步步增上。

96.12.13

•本日,昭慧法師與性廣法師原應千佛塔寺明廣法師、耀行法師與彰妙法師之邀,預定前往深圳,為遠自惠州、梅州前來與深圳當地的僧、信二眾開示佛法,惟因通關手續之資訊錯誤,以致不克抵達深圳,於是返回旺角,自行搭乘香港地鐵返回北角住所。是晚,與悅萱收拾行李前往同在北角的樹仁大學學人招待所住宿。

96.12.14

•本日至15日,香港樹仁大學法律與商業學系與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聯合舉辦首屆「廿一世紀中國性/別國際圓桌會議」(A Roundtable: Chinese Gender/Sexuality in 21st Century)。本次會議係黃慧貞(香港中文大學宗教文化系副教授及系主任)、趙文宗(香港樹仁大學法律與商業學系副教授)之所安排。(詳參:「廿一世紀中國性/別國際圓桌會議」網頁

•會前,胡懷中副校長特前來致意。開幕式中,樹仁大學趙文宗教授與香港中文大學黃慧貞教授,分別簡短介紹本次會議之緣起,隨即展開座談。

•晚間,妙華佛學會董事梁卓文居士在九龍尖沙咀之上海功德林素食館 ,設宴供養昭慧法師和性廣法師,並邀請曾任香港佛教學校校長及香港 明珠佛學社副社長之黃家樹校長與兩位法師共進晚餐,並由勞海新、梁卓文、佘秀英、何翠萍等居士作陪。席間 ,兩位法師與黃校長暢談導師於禪學的思想貢獻;大乘與聲聞禪法的差 異關鍵;印順導師與帕奧禪師所處時代之差異,以及兩位大德宏揚佛法 不同的貢獻。昭慧法師並簡介帕奧禪師之禪法特色,例如 :禪師本身紮實的經、論基礎;出入定次第分明之教法 ,以及其不重神通、持戒精嚴卻無戒增上慢之人格風範等 。餐後在勞海新居士及佘秀英居士帶領下,兩位法師前至天星碼頭,觀賞對岸港島五光炫麗的夜景。

96.12.15

•本日上午八時,服務於元一設計公司而兼任佛教網路電視弘法工作之梁家裕先生,前來樹仁大學學人招待所採訪昭慧法師。梁居士為一虔誠佛弟子,有心在香港弘揚印導導師之「人間佛教」理念,本次特前來錄影訪談,請教昭慧法師與印順導師之法緣、印順導師之「人間佛教」思想特色與當代佛教所面對的各種問題。

•上午十時,開始「廿一世紀中華性/別圓桌會議」第二天議程。首先由昭慧法師發表其論文〈「情」與「欲」的佛法觀點〉(法師口述,陳悅萱整理之草稿),接著由黃慧貞教授從基督教的倫理觀點,探討香港關於「性」的道德性爭議,最後由黃結梅教授報告香港大眾從醫療健康的角度,對待同性戀者的態度。

 昭慧法師的論文在會中引起了熱烈的討論,詳見陳悅萱著:〈一場精彩的「佛教情欲觀點」論辯——香港「廿一世紀中國性/別國際圓桌會議」側記〉。

 雖然會場的討論熱烈得欲罷不能,但由於時間有限,昭慧法師與性廣法師便先行離開會場,由勞海新居士駕車前往新界沙田的法雲蘭若,向慧瑩長老尼告假。

•慧瑩長老尼對於昭慧法師與性廣法師的第三度到來,非常歡喜,而先行前來之佘秀英、何翠萍、李淑貞及鄧秀瓊等居士,早已準備好八寶粥、素叉燒包等點心,隨後德勵居士特別帶來港式點心及炒麵,長老尼於歡喜之餘,也陪同大眾再次進餐。由於炒麵放置稍遠,長老尼如此高齡,卻費力的站起身子,勞請居士為其盛麵,其對後學尊重之古禮餘風,實足以為後生輩遵循之典範。

•席間長老尼仍殷殷敦請兩位法師,要時常前來度化香港眾生。其為法、為眾生之堅志與願力,令在座大眾至為感動。飯後長老尼並興致勃勃地為兩位法師介紹法雲蘭若的環境,包括了一口仍有水源的古井、前人於井旁供奉的井神小廟、瑞深法師種植之花草,以及長老尼簡陋茅篷的建造過程等等。隨後昭慧法師從個人電腦上放映其為妙華佛學會演講準備的簡報(power point),向長老尼報告內容大要,並放映由台灣土狗公益協會(鄭惠中老師等人)所製作的本次INEB大會紀錄影片。長老尼赤子天真,看得津津有味。最後因班機時間已近,於是在合影留念後,由勞海新居士駕車前往機場,而妙華佛學會主席梁志高居士則自行前往機場,為兩位法師送行。

•晚間八時半,兩位法師帶著代表香港諸多居士盛情的行李,返抵桃園機場,並在明一法師、德風、德發接機下,回到佛教弘誓學院。

96.12.16

•清晨,昭慧法師搭乘高鐵南下高雄,參加中華佛寺協會為慶祝創會十五週年所舉辦的「台灣佛教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學術研討會。昭慧法師於第一場發表論文:〈台灣佛學基礎教育現況之探究〉,並擔任次一場研討會(玄奘大學黃運喜教授與嘉南大學藍美雅老師發表論文)之主持人。

96.12.17

•晚間,正忙於選舉拜票的郭榮宗委員伉儷,抽空蒞院拜會昭慧法師。

96.12.20

•本日報載:無黨聯盟立委林炳坤與國、親黨團,擬將聯手於本日將「離島建設條例」的博弈條款,強行表決通過。無盟版「離島建設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增列第十條之一,即「博弈條款」,明訂:如獲當地多數公民同意,中央主管機關可特許國際觀光旅館經營博弈業務,且為避免博弈業務觸犯刑法賭博罪,將條例中特許的博弈行為及特定場地賭博罪除罪化。

96.12.21 召開「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國際學術會議之工作檢討會議。

96.12.23 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一年級學生在嵐園與該班班導師昭慧法師舉行生活座談。

 上午,昭慧法師於花蓮慈善寺閱報時,知悉院會將強行表決一事,立即聯絡立法委員郭榮宗、趙永清、林岱樺等人,以及葉智魁教授、環保聯盟何宗勳秘書長、勞工陣線孫友聯秘書長,預備於次日自花蓮趕回台北,於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強烈譴責促賭立委之多數暴力,並擬要求行政院覆議。尚幸下午討論「博弈條款」時,因在場立委有異議,院會動用表決,出席立委149人中,贊成57人、反對84人、棄權8人,贊成者少數,未獲通過,原訂明日舉行之記者會,遂亦臨時取消。本次反博弈最大因素,是民進黨團之正義堅持,這使國民黨亦不敢不顧社會觀感,因此將黨團全體投贊同票,改為開放黨員自由投票。近年來之博弈條款角力,暗潮洶湧。本次是第一次將立法院院會之議場,當作擁賭與反賭的角力場,因此也算是反賭博合法化運動的一次重大勝利。

96.12.21

•下午2:30,於嵐園舉行「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國際學術會議之檢討會議,會議由昭慧、性廣法師主持。除了學團住眾之外,德涵法師、堅意法師、李素卿、陳悅萱等亦共同參與。大家就各人所負責或參與之工作,逐一檢視必須改進之事項,對於共事之中產生的大小問題,也趁此機會獲得兩位法師「與法相應」的建言與開導。兩位師長針對事情的處理方式或爭議,以及每個人的個性與習氣,提出相當珍貴的建言,每位同學都感到收穫良多。會議行至晚間九點方告結束。

96.12.23

•上午,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一年級學生14人來到本院,與今年入學的學團住眾明一、心宇法師,在嵐園與該班班導師昭慧法師舉行生活座談。每位同學逐次發表學習心得與生活感想,法師不厭其煩一一回答,並且因材施教。同學們咸感相當受用,對於法師思想的「源頭活水」(即佛法的「緣起中道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受用。中午,學團師父們精心準備豐盛的素齋款待,同學們讚不絕口。用餐畢,繼續於嵐園座談,至下午三點左右結束,大家在法印樓門口合照之後,方才依依不捨地道別。

 

【前期「師生動態」內容補遺】

96.11.26

•本日係研討會結束之翌日,上午,國科會公文寄達玄奘大學,載明國科會將補助本次研討會十七萬五千元。這是本次國際會議的第四筆公部門補助款(前四筆分別為內政部60萬、外交部5萬、新竹市政府15萬元),對主辦單位而言,不啻是雪中送炭!

96.11.21∼11.22

•性廣法師至花蓮慈善寺佛學班,持續講授《雜阿含經》「三十七道品」。

96.11.26∼11.27

•26日清晨,陪同外賓參訪慈濟的學團師生登上遊覽車,到達新竹福泰商務飯店與外賓會合,出發前往花蓮,參訪慈濟園區。翌日清晨至靜思精舍,拜會證嚴法師,與證嚴法師共進早齋,並參加志工早會。會後證嚴法師撥冗與參訪學者會面。學者們向法師表達對法師成就的推崇,並分享其對佛門中性別歧視問題的看法。

 證嚴法師向學者們談述她年輕歲月還在家時的一件往事:有一次在市場上拿錢給菜販時,錢包裡的錢掉了出來,她怵然心驚,想到有人連買菜的錢都沒有,她的錢包竟然錢多到掉了出來,不禁感歎:這個世界多麼不公平!又復思維:難道我未來就得將一生歲月奉獻給家庭、丈夫、小孩,在提菜籃、做家務事中度過一生嗎?

 她經常到慈雲寺看佛經,於是請問住持修道法師:「我天天提菜籃,為何心這麼苦?」法師回答:「女人就是註定要提菜籃的。」這段話讓證嚴法師決定出家以突破「女人的宿命」。她幽幽地說:「我當時就這樣想:如果要提菜籃,我也要提天下眾生的菜籃,而不是一個家庭的菜籃。」

 原來證嚴法師的出家因緣,也是來自反抗性別歧視的宿命論! 

 

本院近訊

第90期《弘誓雙月刊》封面。

第90期《弘誓雙月刊》發行消息

  第90期《弘誓雙月刊》業已於12月中旬發行。本期製作「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國際學術會議特刊」,因此專題名為「另類宗教改革運動」,有多篇精采而極富深度的報導與論述;為配合精彩生動的採訪報導與大會照片,本期增刊為128頁。本電子報將於本期刊載昭慧法師所撰著之當期專題引言:〈超越宗教的宗教情操〉。

  全本內容業已於佛教弘誓學院網站上網,敬請網友瀏覽並惠予指教!

 

佛教倫理

一場精彩的「佛教情欲觀點」論辯

——香港「廿一世紀中國性/別國際圓桌會議」側記

陳悅萱        

96.12.15 昭慧法師發表論文〈「情」與「欲」的佛法觀點〉。

96.12.14 於香港樹仁大學「廿一世紀中國性/別國際圓桌會議」會場,昭慧法師與會議主辦人趙文宗教授合影。

  96年12月14日至15日,香港樹仁大學法律與商業學系與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聯合舉辦首屆「廿一世紀中國性/別國際圓桌會議」(A Roundtable: Chinese Gender/Sexuality in 21st Century)。

  本次會議係趙文宗(香港樹仁大學法律與商業學系副教授)、黃慧貞(香港中文大學宗教文化系副教授及系主任)之所安排。是次國際圓桌會議,希望為從事性/別研究中不同範疇的專家學者提供跨學科、跨地域的學術平台,檢視在廿一世紀中國情景下,性/別如何被建構和成為理論述說的對象(昭慧法師發表佛法觀點的「性/別」論述)。

  十五位來自兩岸三地與新加坡的專家學者——主持人為勞維俊(香港樹仁大學)、張善喻(香港大學)、丁乃非(台灣中央大學);發表人除昭慧法師外,尚有黃慧貞(香港中文大學)、趙文宗(香港樹仁大學)、梁偉定(新加坡大學)、何春蕤(台灣中央大學)、卡維波(台灣中央大學)、李銀河與鄭宏霞(中國社科院)、吳敏倫(香港大學)、文潔華(香港浸會大學)、黃結梅(香港浸會大學)。發表人分別以該議題於其區域內之發展現況提出報告,或提出更宏觀的理論論述。會後,籌委會計劃由香港大學出版社先發行英文版,然後再出中文版論文集(該次圓桌會議內容,詳參:「廿一世紀中國性/別國際圓桌會議」網頁)。

  會前,胡懷中副校長特前來致意。開幕式中,樹仁大學趙文宗教授與香港中文大學黃慧貞教授,分別簡短介紹本次會議之緣起,隨即展開座談。與會學者雖皆為華人,但大都以英文交談,這是因為香港學者的普通話能力較弱,使用粵語又擔心其他學者聽不懂,因此一般採用英語作研討會中之溝通工具。

  14日的發表論文有九篇,所論述的性/別內容非常廣泛,發表人均在性/別學術領域成就卓著。15日上午發表三篇論文,中午綜合座談,隨即結束一天半的議程。

  15日首先由昭慧法師報告其論文〈「情」與「欲」的佛法觀點〉(本次發表時,先採用法師口述,筆者整理之草稿);接著由黃慧貞教授從基督教的倫理觀點,探討香港關於「性」的道德性爭議;最後由黃結梅教授報告香港大眾從醫療健康的角度,對待同性戀者的態度。

  昭慧法師的論文未來應會發表,在此不須呶述其論述觀點。本文要記述的是發表完畢之後,該篇論文在會中所引起了熱烈的討論。此中甯應斌及李銀河教授的質疑,極具挑戰性。

  甯應斌教授認為:一、論文中指佛法將「欲」一律歸諸「動物本能」,這看來與性解放論有很大的交集,但該論文缺乏有關社會建構如:攸關性政治、法律與媒體等之論述,這樣是否會將性政治簡化為「修身養性」的功課?二、佛法的情欲論述雖然甚為開明,但似乎還是預設了「受害人」的存在。

  李銀河教授認為:論文指出佛家視性欲為「動物本能」,非善非惡,這確實很顛覆一般所認為的佛教觀點,讓人耳目一新。但是:一、論文中指「性」是心理影響生理,這是錯誤的。「性」問題的根源應是生理而非心理;是生理影響心理,而非心理影響生理。二、法師說「性欲」有「成癮」的特質,宜慎防縱欲成癮。但有些癮如賭癮、酒癮是不好的,而情欲之癮,又沒什麼不好,又何必擔心它成癮?三、依人的生物基礎來看,獨身主義違反自然,順乎自然的生理本能即可,何必「拼命禪修」?

  面對這些尖銳的提問,昭慧法師氣定神閒地逐一答問釋疑。針對甯應斌教授之提問,法師作答如下:

  一、本文係以更根源的思維層次,做為社會結構或運動層次的基礎論述。法律與媒體等,都只是思想的載體,倘若沒有基礎論述,則法律即使有所改變,人心亦自動受困於文化制約,而難以理直氣壯。座中有一研究生說她是「思想開放,行動保守」;其實不然,正是因為思想並未真正開放,所以行動會有所顧忌。而修身養性的禪觀修為,只是整體論述的一部分;在社會建構的面向上,本文將一切「性」的基礎,拉到「動物本能」的層次,不強調何為神聖,何為穢惡。有了這一基礎理論,方有可能在此基礎之上,理直氣壯地爭取「性傾向平等的政治與法律權利」。

  二、各種性傾向,只要不傷及無辜第三者,從佛法來看都是動物本能。至於是否要縱情恣欲,如是因必產生如是果,這是個人應對自己生命負責的事。然而若傷及第三者,如戀童症,讓性生、心理未成熟的兒童深受傷害,則依佛法看來,應予制止。即使不論其是否有「罪」,亦應哀矜而勿喜以關切其「苦」——戀童症者無法自制,充滿熱惱之「苦」,無辜第三者更因其戀童性行為而深受苦迫。

  針對李銀河教授之提問,法師作答如下:

  一、心理才是「欲」的根源,因此人才有可能在壯盛之年修道離欲,否則就只能待到年老體衰,才能起步修行了。一般未能覺察心理的微細湧動,以為是生理牽引心理而生欲念,這是心念太粗所致。且若以為生理影響心理,則勢必淪為「生物決定論」,這是性文化論述的大忌,因為它將證成性歧視的正當性。

  二、要注意:聲稱「獨身主義違反自然」,這是違反人權而要受到譴責的!至於「情欲成癮」有何不好?我也可硬柪說:只要賭徒的金錢與時間夠多,他愛怎麼賭都是他個人的事,賭癮又有何不好?至於情欲成癮好不好?那要看你自己是否樂意讓自己動不動就與人「天雷勾動地火」,見到異性就兩眼發直。這樣身心充滿著熱惱,生命不得自在,難道不是「苦不堪言」嗎?

  三、「自然」也者,即是「如是因、如是果」的自然法則。因此有人拈花惹草、三妻四妾,有人忠於配偶,從一而終;兩者都很「自然」。在台灣,有人在高鐵座位上,竟然無視乎鄰座女性的感受而情不自禁手淫起來,這也很「自然」。就看你要選擇哪一種「自然」了!

  生命是要對自己作交代的,而不宜用「自然」來搪塞自己言行的無禮與失格。有人因禪修而身心輕安、周遍洽浹,自然不喜性欲亢奮的粗糙覺受;有人證成阿羅漢果與正覺佛陀。這都同樣是不違因果法則的「自然」之事。我都沒數落人「拼命性交」了,妳怎麼反倒數落起我「拼命禪修」呢?

  香港大學吳敏倫教授聞罷二人針鋒相對的辯論之後,發言表示:

  「我對佛教『心理影響生理』的情欲觀點深表讚同!試問人為何不能像動物一般純任本能而發為性欲,卻產生情欲的無邊紛擾,這不正是心理影響使然嗎?但是,為何過往在香港,從未聽聞過這樣精彩的佛教觀點,而只充斥著基督宗教的觀點?」

  法師解釋道:「原因有二:一、受到殖民時待與後殖民時代的影響,使得戰後佛教在華人社會的政、經實力不如基督宗教。知識菁英多以『作基督徒』為榮,佛教徒泰半為中低階層民眾。二、中國傳統佛教受到宋明禮教觀念影響甚深,因此不免將情欲視為罪惡。實則情欲為障道法,障礙生命的向上提昇,卻不必然會淪為罪惡。」

  雖然會場的討論熱烈得欲罷不能,但由於另有到沙田下慧瑩長老尼告假的行程,因此座談會近尾聲時,法師先行離席。與會大眾以熱烈掌聲送行。這段機鋒迭起的精彩論辯,讓筆者得大受用,破除了許多像似佛法的困惑。特別是法師針對「自然」與「反自然」所作的解析,過往筆者未曾聞見,因此憶述論辯經過,以饗讀者。

 

國際會議

超越宗教的宗教情操

——第90期《弘誓雙月刊》專題引言

釋昭慧        

「第二性」的台灣現況

  內政部與婦權基金會於民國九十五年三月六日共同發表「2005台灣性別圖像」,指出我國女性在就業、教育、人身安全及家事參與上,仍屬相對弱勢,重男輕女更是國人牢不可破的觀念;不過,台灣女性國會議員的比率是全球第一,女性的「性別權力測度」更是亞洲第一名,顯示我國女性的政治參與及經濟獨立性優於他國。

  在台灣,女性的「性別權力測度」並沒有改變她們依然是「第二性」的現狀。她們數以萬計無法幸運來到人間,只因其性別理由,而被一墮了之;她們一生下來就隨父姓,以後嫁入夫家,生下的孩子也都隨父而姓;即使新修訂之民法親屬篇,已明令孩童可隨父母二姓,但她們依然會充分發揮「謙讓」的女性美德,讓孩子於夫家「認祖歸宗」;她們死後,只能入主於夫家「公媽牌」中,若不幸未婚而亡,連在娘家也沒個牌位可以供奉,成了孤魂野鬼;她們即使再孝順自己的父母,但在父母的喪禮上,捧牌位、捧香爐、捧相片,全都非男莫屬!

  花蓮教育大學蕭昭君教授勇於突破現狀,要求將自己納入蕭氏宗祠的「祭祖」代表,[註1]這已是在儀式禁忌方面極大的突破,但這只是「破冰」起步,兩性平權的前途,依然多艱!

台灣宗教性別圖像

  我們不禁要問:既然女性的政經表現如此傑出,為何台灣社會裡重男輕女的觀念,卻依然如此頑強?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勾勒出台灣的「宗教性別圖像」。因為性別歧視的各種社會文化,大都有著一套宗教說詞。以前述台灣第二性圖像為例:這整個文化現象背後,隱藏的是「人死為鬼、必須由子孫奉祀祖先香火」的宗教信仰。別人奉祀可不可行?不行!因為,「非其鬼而祭之,諂也!」因此「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即使父母被兒孫活活餓死、打死,似乎都不比兒媳不能生出兒子的罪孽來得更大!

  社會上性別歧視的文化,深深地印烙著宗教教義的陰影。而宗教內部的性別歧視,則復猶有過之,而且幾乎無從解套。原來,傳統社會的性別歧視,在各大宗教中,都藉諸經教的權威,做徹底的洗腦,而牢固盤踞在教徒的心靈深處。時至今日,世界潮流都已有了性別平等的共識,社會上的性別秩序逐漸解體,反倒是宗教,成了性别歧視最為頑強堅固的堡壘。

  台灣的宗教,大都源出古老的重男輕女時代,因此即使教主與聖者對女性有著仁慈公正的對待方式,但凡庸的男性僧侶與男性祭司,依然很難不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於是,性別歧視往往透過宗教的權威經典與莊嚴儀式,不斷地反覆操作,而內化成為善男信女間的「意底牢結」。例如:女性的業障較為深重,女性是勾引男人犯罪的禍根,女性有月事不得入於殿堂祭拜神明,女性不得職司大典主祭,女性不得擔任宗教要職……。

台灣佛門性別運動

  即連號稱「眾生平等」的佛教,許多道場與個人在這方面的愚昧,亦復不遑多讓。比丘尼即使受戒百歲,也必須頂禮新受戒的年輕比丘,這就是最令人側目的陋規。有的驕慢比丘於是得寸進尺,向比丘尼灌輸諸如「比丘尼不宜擔任燄口主」、「弘法是比丘的責任,比丘尼不宜擔綱」之類的謬論!影響所及,許多道場連信眾也被規定:要依性別以序次。

  由於男性沙文意識挾經教之權威性,比丘尼又多受「修道人不必計較」的論調催眠,這使得佛教界早該進行的性別平等運動,遲緩不前。連以「比丘尼質精量多」而舉世聞名的台灣,亦不例外。有鑑於此,筆者才會在2001年3月間,發起了顛覆男尊女卑觀念的「廢除八敬法運動」,指證歧視女性之制度與言論並非「佛說」,以此瓦解性別歧視者的心防。這可說是站在「佛教尼眾史」的分水嶺上,掀開了佛教史上嶄新的一頁。

  差堪欣慰的是:台灣佛教的女眾處境,自此有了微妙的轉變。例如:許多大男人主義比丘終於收斂了他們「高高在上」的身段,不敢再堂而皇之接受長老尼的頂禮,還有,2002年中國佛教會改選,終於打破了不成文的禁忌,出現了比丘尼擔任常務理事與秘書長的新局面。當年揚言要「開除(筆者)僧籍」的中佛會也「風水輪流轉」,在同年11月22日上午舉行第十四、十五屆新舊任理事長暨理監事交接典禮時,一向開明的新任理事長淨良長老,竟然邀筆者代表比丘尼,以中華佛寺協會常務理事的名義致詞。筆者乃於致詞時幽默地說:

「中佛會的重大會議竟然安排『比丘尼致詞』,跨上這個講台雖然只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佛教比丘尼史上的一大步,意義非比尋常。……衷心希望:未來有一天,中國佛教會能出現一位比丘尼理事長!」[註2]

  台灣佛教的性別平等運動,成了普世佛教的先行者,不但受到台灣社會的普遍支持,而且也贏得國際佛教界、學術界與女運界的重視。這正是「人間佛教」回應普世價值,引領時代思潮的又一有力見證。[註3]

  然而只要性別歧視的「聖言量」依舊擁有無上權威,只要性別秩序繼續在無數場合之中維持操作,那麼佛門性別平權運動,依舊會是路遠迢遙而險阻重重!

無所不在的性別秩序

  性別秩序無所不在。去(民國95)年曾參加一場圓寂佛教尼法師的公祭大典,其中一個公祭團體,一群信眾入列公祭,本來很自然地依入場先後排好了三人一列的隊伍,不料那位擔任司儀的比丘竟然號令:「查甫(男人)站到前面來,查某(女人)站到後面去!」這樣一來,隊伍大亂,一位小男生硬被拉到老阿婆(可能是他的「阿嬤」)前面,顯得滿臉尷尬,很不自在地頻頻後顧。筆者本想發飆,但還是本諸女性的「謙讓美德」,顧全祭典大局而隱忍了下來。

  筆者曾於某次應邀至大學演講,談佛門的性別議題,一位在大學擔任行政主管的女教授,當眾分享她的遭遇與感想:有一回許多教職員工一同到某道場參加佛誕慶典,原本自自然然地依著先來後到的順序,逐一上前浴佛,不料竟有女居士在前面發號施令:「師兄站到前面來,師姐站到後面去!」她當場聽了頗不舒服。

  筆者曾將此一故事,向某位不認為佛門有性別歧視問題的比丘述說,並質疑道:「難道只因這位教授是一位女性,就必須站在男性工友的後面嗎?這不正是典型的性別歧視嗎?」這位比丘竟然回應道:「進入佛門,不應太在意階級地位。」筆者立即反駁道:「這是為了凸顯性別地位的荒謬性,倘若佛門儀典的排序,不刻意強調性別地位,吾人哪會在意階級地位的問題?」

  在佛門中,男尊女卑的「性別秩序」,無遠弗屆而且無可遁逃。筆者發現:性別秩序的出現,是將性別歧視予以法制化的嚴重後果;性別秩序的成文法或不成文法,又將導致更為嚴重的性別歧視後果,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的共業網絡。

  性別秩序的罪魁禍首,應是源自貶抑比丘尼的「八敬法」。「八敬法」建構了一種「比丘尼臣服於比丘」的性別秩序,甚至將這種性別秩序從「禮儀」的層次,拉高到「律法」的層次。而它的影響所及,則是所有佛門四眾的「性別秩序」。

  任何時候,你都可看到年輕比丘大剌剌地搶先走在(或坐在)長老尼的前面。他們用可笑而幼稚的「佔位置」舉動,來暗示自己「高於比丘尼一等」。形式上低人一等的不祇是比丘尼,即連一般的女性信徒,也時常被安排在所有男性信徒的後方行走或是入座。

解構性別秩序的曙光與陰霾

  漢傳佛教較諸其他系統的佛教,「性別秩序」並非唯一的排序指標,它還兼顧「階級順序」的正當性。因此在某些漢傳佛教的正式場合,傑出比丘尼領導人與女性達官貴人,還能被「破格」安排在比丘身旁,一同享有優位順序。她們若能秉持「正義」理念,而不耽嗜於這種令人飄飄然的「特權」,應可形成一股「解構性別秩序」的潛在力量。

  還有一些台灣的長老法師較為開明,在行進之間,不刻意強調性別序次,在安排行伍或座位之時,也已採取「女眾站(坐)在一邊,男眾站(坐)在另外一邊」的形式。

  解構性別秩序雖然曙光乍現,爭奈面對的竟是佛教女性自我設限的重重陰霾!

  首先,善良的女性修道人往往用「謙卑」與「無我」的修道心理自我催眠,卒因其毫不反抗,而讓性別秩序益形惡化。

  維持這種性別秩序的絕非比丘而已,許多比丘尼與女信徒更是不遑多讓,她們在公開場合賣力地維持著性別秩序,將女性的位置壓縮在男性後方;對那些不想遵循這種性別秩序的女性,則視若「異類」與「叛徒」。她們在向男性展現「謙卑」與「溫柔」的同時,對女性的壓制則展現了非常「強勢」乃至「凶悍」的一面。

  筆者深信:尊卑鮮明的性別秩序之所以能夠穩若磐石,責任並不全在男性,這是在佛門男性與女性自覺或不自覺地推動或默許之下,在每一個場合反覆操作的性別遊戲。筆者曾於2006年中國大陸於杭州召開的「世界佛教論壇」上,親聞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的某比丘尼大放厥詞,聲稱「我們比丘尼在比丘的領導之下」,會後筆者立即衝去找她,質問她何以代比丘尼作此卑躬屈膝之表態,她不敢攖其鋒,只好推說是「個人意見而已」。類此鮮明的案例顯示:這種對男性社會的交心表態,確實為某些比丘尼,贏得了在教會體系或傳戒體系中較高的地位。這讓筆者不禁合理懷疑:她們不但是性別歧視的共犯結構,而且是父權教會掌控女性的「白手套」。壓抑女性地位的輝煌戰果,可以成為她們的「晉身之階」。

  這種無時、無處不在的性別秩序,較諸隱藏在內心深處或字裡行間的性別歧視,格外露骨而令人側目,並且導致佛教在各種禮儀與集會的形式上,成為極度歧視女性的落伍宗教。深具平等意識的現代女性,往往因性別秩序的尊卑判然,而深感受辱,憤憤不平,甚至對佛教的各種集會裹足不前。性別秩序在西方,業已形成了弘揚佛法的最大障礙。

人間佛教的重大挑戰

  面對佛教傳統中根深蒂固的男性沙文主義,「人間佛教」是否只能維持「妥協」的局面,以求取相安無事?還是願意跨出步伐,本諸佛法的清淨意念、仁愛情懷與平等精神,來建構一個性別平等、四眾互助共事的菩薩教團?這是人間佛教內部的重大挑戰。「人間佛教」既然回應普世價值,當然要責無旁貸地面對種種歧視女性之佛教陋規,特別是男尊女卑的八條法規——「八敬法」。

  「人間佛教」在筆者之前,未嘗沒有性別平等的公允之論。例如:印順導師針對佛教中的性別歧視現象,就曾率先於相關著作之中,依於綿密的學理辯證,而發出正義之聲,其所著《佛法概論》並直指陳:

「二千多年的佛法,一直在男眾手裡,不能發揚佛法的男女平等精神,不能扶助女眾,提高女眾,反而多少傾向于重男輕女,甚至鄙棄女眾,厭惡女眾,以為女眾不可教,這實在是對于佛法的歪曲!」[註4]

  「人間佛教」另一指標性教團佛光山,其領導人星雲大師則強調,沒有比丘尼就沒有佛光山。在他的開明領導之下,佛光山的僧團制度也明顯地保障兩性的對等合作,將「八敬法」束之高閣。而聖嚴長老與證嚴法師針對筆者的佛門性別平等運動,也有非常正面與善意的回應。證嚴法師不但曾向筆者表達支持之厚意,還在本年11月27日接見會後參訪的國際學者時,向大家分享了一段她個人在青年歲月時,拒當傳統規範下「提菜籃」之婦女角色,因而選擇出家,「寧為天下眾生來提菜籃」的心路歷程。

  如上所述,台灣的「人間佛教」領袖,對佛門性別平等運動,都有非常正面與善意的回應。但是劃定性別秩序的惡質文化,已然積重難返,因此仍有許多號稱「人間佛教」的團體,在尊卑判然的性別秩序中左支右絀。筆者曾應邀赴一「人間佛教」教團大慶,執事人將筆者引到貴賓席上,筆者謙辭。執事人於是將筆者引到比丘尼席位上。筆者本來已快快樂樂入座,但一抬頭才發現:所有比丘尼席次是被安排在所有比丘席次後頭的。原來筆者若放棄了「貴賓」尊榮,就會因其比丘尼身份,而被當作「第二性」來看待!筆者依然本諸女性的「謙讓美德」,顧全慶典大局而隱忍下來。但事後還是向主事法師直言表達了強烈的不滿!因為筆者從事佛門性別平權運動,爭取的不是個人的「VIP待遇」,而是全體比丘尼乃至女性地位的提升!

另類「宗教改革運動」

  性別歧視久已滲入了文化、生活、心靈的每一個層面,因此女性主義者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曾在其名著《第二性》的導論中說:在其他的己/他關係中,人人皆知己/他是相互的認定,性別之間的己/他關係卻有所不同。第一、種族或階級的壓迫都具備特定的歷史條件,而且有時會情勢翻轉。女人則一向受制於男人,從無例外。其次,女人還將男人異化女人的觀點內化,認同男尊女卑。」[註5]性別壓迫,顯然是所有各種壓迫中最本質性也最嚴重的壓迫。

  本次「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國際學術會議的主題演講人費蘭札教授說得好!

長久以來,宗教不只讓婦女處於附屬地位,也讓婦女成為最忠實的信徒,因此,我們若不同時推動宗教改革,則為了解放婦女所做的社會改革也不會有什麼成果。而且,因為所有的改革都相互倚賴,所以我們若不作宗教改革,就無法改變法律、教育和其他文化機構。如果女性主義者相信我們因為有更迫切的政治議題當前,而忽視對宗教的改革(賦予新眼光),那我們就是沒有認清宗教在社會、尤其是對婦女生活的影響。[註6]

  而這,正是召開本次會議最大的意義!因此在大會圓滿落幕之後,本(第90)期《弘誓雙月刊》即製作2007年「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紀念專輯,用以紀錄並見證一個由一群宗教女性聯手發起宗教改革的時代。

  台灣歷經女權團體的努力,催生了性別平等的相關法規,相當程度地改善了女性的處境。然而當今台灣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宗教人口,前述台灣佛教性別圖像,有著台灣宗教社會中不容忽視的指標性意義,宗教正在悄悄地為台灣社會重男輕女的觀念,張設了一張張「牢不可破」的巨網。筆者認為,女權團體下一個階段需要著力的,恐怕正是攸關性別議題的「宗教改革運動」!

  在現實社會中,女性是普遍具有「謙讓」特質的,從前述顧全慶典或祭典大局的兩例來看,即使筆者亦不例外。這種特質,有的歸諸「生物決定論」,有的歸諸「文化制約論」,在筆者看來,這應是「先以習成性,後依性成習」的習性因緣論。無論如何,具足謙讓美德的女性,只要是遇到民族主義、國家意識、種族主義、階級意識、家庭或宗族本位乃至宗教意識……,性別平權意識大都被暫置一旁,因為女性是最能「顧大局、識大體」的一種動物!

  在本次大會上,綜合座談會主持人郭朝順先生有一大哉問:

「倘若有一天,妳們竟然確證佛陀或耶穌是個男性沙文主義者,那妳們會怎麼做?」

  筆者立即堅定告知:

「在早年學佛時代,我會將它予以合理化;但如今我已進步,不可能退回原點。因此如果真的證明了佛陀是一位男性沙文主義者,那我會選擇不信佛教!」

  在筆者作此宣告的同時,心深處響起了佛陀教法的綸音:

「無論何時,只要你自己發現……『這些東西是不好的、可斥責的、受智者所譴責的、不能適當接受的,以及導致傷害和痛苦的』,你就應當放棄它們。……無論何時,你自己發現﹃這些東西是好的、無可斥責的、受智者所贊賞的、能適當接受的、並導致利益和幸福的﹄,若你已經獲得這個,就應當保持。……不要由於傳言、傳統、傳聞,或聖典上的言辭、邏輯推理的結果、觀念上的容忍、表面上的相似、對師長的仰慕,而接受任何東西。」

「如同智慧的人把金子用作試金石來燒煉、琢磨一樣,你們這些比丘,應該研究之後,再接受我的話語,而不要因為尊敬我就接受。」[註7]

  一下講台,美國葛素玲修女立即上前擁抱我說:

「Me too!我追隨妳!」

  當然,我也追隨著這位宗教女運前輩——與我們一樣具足佛性而仁慈睿智的主內姊妹!  

  我們必須解構宗教聖言無上權威的魔咒,解構宗教中無所不在的性別秩序,而嘗試著暫時按捺住「溫良恭檢讓」的慣性,讓性別議題的價值位階,逾越任何一種本位——民族本位、國家本位、種族本位、階級本位、家庭本位、家族本位乃至宗教本位。在這項宗教改革運動中,吾人必須突破宗教間的藩籬,相互鼓勵,互相祝福!這並非背叛信仰,而恰是落實「慈悲與智慧」、「愛與公義」的宗教信念,此中所蘊涵的,正是悲憫弱勢而無私無我的宗教情操!

九六、十二、八,子夜,于尊悔樓

【註釋】

1.相關內容,參見蕭昭君:〈女性爭取宗族祭祖大典主祭的行動敘說〉,《「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O1-O22。

2.忘言:〈期待中佛會出現比丘尼理事長〉,《弘誓雙月刊》第54期,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2001年12月,頁29。

3.有關佛門女性運動的學理辯證與奮鬥經過,詳見釋昭慧:《千載沉吟——新世紀的佛教女性思維》(台北:2002,法界出版社),以及〈新世紀的佛門女性運動——當代比丘尼抗拒不平等條約的「台灣經驗」〉,(發表於第七屆國際佛教婦女大會(Sakya-Dhitta), 2002年7月12日,台北:華梵大學國際會議廳)。為節篇幅,茲不贅引。

4.印順導師:《佛法概論》,頁173∼174。

5.見鄭至慧:〈存在主義女性主義〉,收錄於顧燕翎所主編之《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2000年9月20日再版,頁96∼97。

6.參見Elisabeth Schüssler Fiorenza(伊麗莎白費蘭札)著,蘇美珍中譯:〈宗教、性別和改變——由批判女性主義觀點探討〉,《「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Q26,2007.11.24,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

7.《增支部》(Anguttara-Nikaya)第1冊, 頁189-195,南傳十七,304-317。《真理要集》(Tattvasangraha)卷二,Gaekward Oriental Series. 第31號,Baroda,頁926,第3588頌。

 

禪修營

第五屆緬甸帕奧禪修營通啟

一、說明

  本次活動由弘誓文教基金會主辦,禮請緬甸帕奧大禪師(Pa-Auk Sayadaw)及其弟子蒞台指導禪修。大禪師所授禪法,定慧二學粲然可觀,修行次第宛然分明,誠為一殊勝之禪觀法門。為向教中同道引介,以收互相觀摩學習之益,特舉辦此項禪修活動,希望對禪修有學習興趣者,把握此一難得機會,踴躍報名參加。

二、大禪師及其禪法

  緬甸帕奧大禪師(Pa-Auk Sayadaw),原名烏•阿欽納(U Acinna)。

  一九三四年出生於緬甸中南部,九歲披剃受沙彌戒,二十歲進受具足戒。二十三歲參加僧伽會考,取得Dhamma-cariya(法師)資格。三十歲時曾跟隨數位當代長老學習禪觀,隨後渡過十餘年的潛修時光,在這期間,依據巴利聖典及其相關註疏,深入研究完整之修行理論,以配合止觀之實踐。

  一九八一年(四十七歲)應邀接任帕奧叢林禪院住持,開始教授內部住眾禪修,因其教法殊勝,目前依止學眾已增至數百人,其中更不乏來自世界各國之僧伽及愛好禪修人士。大禪師更於教學之餘,以八年時間完成五本共約四千餘頁之鉅著:《趣向涅槃之道》。

  一九九六年受到緬甸政府肯定,頒授Maha Kammatthanacariya(大業處阿闍黎,即大禪師)的榮譽;一九九九年受到緬甸頒授最高大業處阿闍黎的榮譽。

  大禪師所授禪法,依《清淨道論》中三學、七清淨、十六階智之次第修學。強調修學者應以「戒清淨」,為定慧二學打下堅實基礎;奢摩他(禪定)部份,依個人根基及生善需要,一般由「安那般那念」(出入息念)或「四界分別觀」入門,遍修入禪諸業處,得色、無色界八禪定。次以色、名業處,緣起,相、味、現起與足處入毘婆舍那(觀)門,從見清淨以達智見清淨。

三、報名資格

  因場地與護持人力有限,「全程組」以僧伽為主,居士欲參加者則歸入「護法組」,不便之處,尚請見諒。

  1.全程組:僧伽二眾,能全程參加者。

  2.護法組:僧伽或居士皆可,上午當志工,下午、晚上可入堂禪修。可參加多期梯次,或全程參與。

四、禪修時間:

  1.全程組:2008年3月10日下午報到,3月11日∼5月9日正修(農曆2月4日∼4月5日),5月10日上午出堂。

  2.護法組:

  第一梯次:3月8日上午報到,3月9∼22日護法、禪修(農曆2月2∼15日),3月23日出堂。

  第二梯次:3月22日下午報到,3月23∼4月3日護法、禪修(農曆2月16∼27日),4月4日出堂。

  第三梯次:4月3日下午報到,4月4∼15日護法、禪修(農曆2月28日∼3月10日),4月16日出堂。

  第四梯次:4月15日下午報到,4月16∼27日護法、禪修(農曆3月11∼22日),4月28日出堂。

  第五梯次:4月27日下午報到,4月28∼5月11日護法、禪修(農曆3月23日∼4月7日),5月11日下午出堂。

五、禪修地點

  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鄰121-5號  佛教弘誓學院

六、報名表索取

  1. 由佛教弘誓學院網站中下載。下載網址:www.hongshi.org.tw/affair/97sayadaw-reg.doc

  2. 電子郵件洽詢、索取。(E-mail:[email protected]

  3. 來電或傳真洽詢,以傳真收取。(Tel:03-4987325,Fax:03-4986123)

  4. 來函附「限時回郵信封」索取。

  5. 親自來院索取。

七、報名方式

  1. 以電子郵件傳寄報名表

  2. 傳真報名表

  3. 郵寄報名表

  4. 親自來院填寫報名表

八、報名注意事項

  1.報名截止日期:2008年2月15日。

  2.學院通訊資料:電話:03-4987325,傳真:03-4986123,E-mail:[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 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鄰121-5號

  3.請填妥報名表後,傳真、email、或郵寄至本院。務請再來電確認本院有否收到,以免漏失。

  4.報到通知:本院收到報名表後,將儘速確認錄取或備取,並寄發報到或候補通知。若您在一週之內未收到任何通知,請來電洽詢。

  5.報到回函:請於收到報到或候補通知後,儘速回傳報到或候補回函。務請再來電確認本院有否收到,以免漏失。

  6.若2月28日之前,本院未收到您的報到回函,將視為取消參加,本院將安排候補學員遞補。請勿再前來報到。

九、備註

  1.本次活動經費,由主辦單位全額供養;亦歡迎隨喜贊助,共結勝緣。

  2.護法組第一梯次於3月8日報到,以協助事前籌備工作。第五梯次於5月11日結束,以協助善後工作。

  3.資料填寫不齊全,函索報名表但未附回郵信封者,恕不受理。

  4.因名額有限,本次禪修之錄取以資料填寫完整、資格符合者為優先,其它列為候補,敬請見諒。

  5.為使禪修者受益,全程組必須全程參加。

  6.為鼓勵禪修者嚴持淨戒,以得修持之益,參加者一律持午。

  7.本院提供蒲團、蓋腳毛巾。需禪椅者,請自備。

  8.因緬甸籍法師申請入台簽證不易,禪修時間雖定於三月至五月間舉辦,若因禪師等人入境簽證延誤而臨時異動或取消,將另行通知,敬請包涵!

  9.因禪修營護持人力不足,歡迎報名參加志工。報名表下載www.hongshi.org.tw/affair/97sayadaw-v.doc

  10.禪修學員請遵守禪修規約,並參加出坡,違者將依禪修規約處理。

  11.若未接到報到通知者,請勿前來。臨時不克參加者,請即時通知主辦單位,並勿自行找人替代名額。

  12.報名錄取後,又無故未報到者,以致影響候補學員參加禪修之權益,將列入日後禪修營與各項聞法活動是否錄取之考慮名單。 

 

【「結七共修」活動異動啟事】

  由於97年度將辦理為期兩個月之帕奧禪修營,故每年暑期由性廣法師主持之兩梯次「結七共修」活動,97年度暫行取消。

  有意於本年度精進禪修之法師,可報名參加帕奧禪修營;原擬報名參加「結七共修」活動之居士,可報名擔任帕奧禪修營護法志工(可於兩個月間全程擔任志工,亦可依時間許可而擔任其中一梯次之志工),志工護法工作大都於上午完成,可於下午及晚上入堂禪修,聆聽帕奧禪師之大堂開示。

  詳情請洽佛教弘誓學院,填具志工報名表,報名表方式同前。

  電話:03-4987325,傳真:03-4986123

  E-mail:[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 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鄰121-5號

 

請輸入E-Mail

若內文有亂碼出現,請至: http://www.hongshi.org.tw/hongshi pic2/167.htm 閱讀正確版

佛教弘誓學院 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121-5號 Tel03-4987325 Fax03-4986123 [email protected]